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6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认真学习向南林事迹之后,感到这个只有7年乍龄的普通士官,新一代青年士兵的楷模.给我们太多学习的闪光点、太多思考的窀问.太多实践的形式、太多探索的领域、太多进步的动力。他与高尚为伍、用知识添翼、同进取相约、以关爱为本,回答了“怎么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当兵,当一个什么样的兵”的现实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2.
宋时轮将军,1926年春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次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身经百战,战功卓著,特别是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带领部队打了许多大仗、恶仗、胜仗.他有勇有谋,作战指挥果断坚决,受到广大指战员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993.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一表述第一次出现在全国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当中。  相似文献   
994.
微格化渐进式探究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格化渐进式探究教学法是指根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中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性,把教学中的内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分隔成一个个小的、有联系的单位,通过设问--答疑--再生疑--再答疑……形成一系列有序的,能承上启下的教学小环节,使学生不断地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象攀登楼梯一样,一级一级,一步步的对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探索研究,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最终建构完整的认知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5.
吉星 《中国军转民》2007,(11):21-21
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哈工大处处洋溢着盛会期间特有的喜庆气氛,各部门不约而同地以主题活动、座谈会等形式掀起了全校学习十七大精神的热潮。  相似文献   
996.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写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培养初步写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在高考中,英语写作始终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并且学习英语写作是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有了一定的英语思维能力,英语学习就能产生一个相应的飞跃。因此,在高  相似文献   
997.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投入的时间不是很多,而且惰性又太大,总有急于求成的心理。所做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几乎大部分学生只是上英语课时,才看看英语书,而课后则很少看英语书,甚至没有翻看英语书的习惯,这就是导致英语整体水平上不去的原因所在。一个  相似文献   
998.
成功的课堂教学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各具特色.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有"亮点"闪现.这个"亮点"应该是师生智慧的结晶,让学生兴奋,使教学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我认为,这个"亮点"也就是独特之处,即"情感"教学.教师带着"情感"进教室,学生满怀"激情"来学习.  相似文献   
999.
“八荣八耻”是一个人作为社会人的道德底线,是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南,也是新世纪新阶段的一部社会风尚规范。它可以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使人更加明确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怎么做是光荣的,怎么做是耻辱的。正因为如此,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  相似文献   
100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教学中,必须改革封闭式的教法,从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入手,更新教学思想。“施教之法,贵存启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的“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