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2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871篇
  2013年   1183篇
  2012年   1218篇
  2011年   1173篇
  2010年   1009篇
  2009年   1103篇
  2008年   1119篇
  2007年   1109篇
  2006年   963篇
  2005年   1049篇
  2004年   1018篇
  2003年   774篇
  2002年   787篇
  2001年   603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邓四海 《国防》2002,(4):19-19
新时期,城市民兵工作面临全新的环境.一方面,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民兵建设模式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另一方面,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使传统的民兵组织结构布局不利于在高技术战场上遂行作战和保障任务.因此,城市民兵建设必须自觉适应"两场"环境,深化调整改革.  相似文献   
52.
范大水  吴纯录  叶松 《国防》2002,(6):28-29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地方企业与军事对口的专业越来越多,依托这些企业和专业组建民兵对口专业分队,既提高了民兵组织科技含量,又较好地缓解了民兵训练与生产的矛盾.目前,民兵对口专业分队已经成为民兵队伍的骨干力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当前民兵对口专业分队在岗训练落实得不够好,有的没有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抓,有的虽然抓了但随意性很大,层次较低,效果不理想,技术与战术脱节、训练与生产脱节的现象较为突出.应当看到,民兵对口专业技术分队如果没有岗位训练的落实,基本军事技能很难达到与部队同等的水平,难以在未来敌我高强度对抗中适应战场环境,也就难以实现"打得赢"这一根本目标.为此,我们在城市民兵工作改革中,对如何抓好民兵在岗训练的落实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3.
彭昭强  徐升明 《国防》2002,(6):56-57
"天上的星星多,没有民兵为我们建的水池多;壮家的米酒甜,比不上子弟兵引来的自来水甜……"这是文山壮族老艺人新编的《木鱼鼓词》.  相似文献   
54.
何虎祥  权公让 《国防》2002,(6):58-58
在西部大开发的嘹亮号角声中,宝鸡军分区积极响应江泽民主席"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投身小流域治理工程的建设中,在陈仓大地谱写出了"治山治水铸军魂"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55.
数字化部队是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军事领域的产物,是信息时代陆军的发展趋势和提高陆军战斗力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我陆军建设数字化部队的必要性、紧迫性与可行性;指出建设数字化部队必须实现武器装备与编制编成、作战理论与教育训练的一体化发展,并针对我陆军数字化部队建设的规模与进度、建设重点以及基本建设思路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6.
发展我军武器装备,必须找准敌我之间存在的"技术差",针对敌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特点,发挥我们的技术优长,拓宽武器装备发展的思路。以  相似文献   
57.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我军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阐发学习、领会、贯彻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经验和体会一、铸造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二、加强部队精神文明建设;三、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58.
20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建设背景之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琼 《军事历史》2004,(6):10-13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就把建立强大国防军的任务摆在了当时中国人民两件大事之一的重要地位。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庄严宣告:"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  相似文献   
59.
实现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的转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显著标志和巨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做出的最有说服力的应答.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宗旨,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逻辑前提;准确揭示、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精髓,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明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断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60.
刊中报苑     
《兵团建设》2004,(1):50-51
千家万户养畜 致富千家万户农一师十六团以培育养殖大户为龙头,加快基地建设,制订优惠政策,全面实施"千家万户养畜,致富千家万户"工程。 去年,该团建立了绿园镇万亩饲草种植基地和500头奶牛养殖基地,建立了以新开岭镇为中心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