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孙桂歆 《国防》2012,(8):19-20
一、加强民兵应急力量军民融合式发展,必须完善联合指挥机制,建立军地互通融合高效的指挥体系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边疆民族地区,军地双方必须站在维护边疆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高度,牢固树立"大安全"、"大国防"意识和"一盘棋"、"一家人"思想,统筹抓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一是成立军地联合指挥机构.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武装制度,注重发挥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协调作用,成立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军分区统一领导下的军地联合指挥部,由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军队主官任常务副指挥长,地方政府、军分区(人武部)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政府相关部门、国动委(边防委)成员单位和军队系统参加,统一领导和处置辖区内的突发事件及涉外事件.二是构建联合指挥自动化平台.  相似文献   
82.
陈红海 《国防》2012,(8):36-38
后备力量建设调整改革是一个动态过程.新形势下,要围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按照"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平时服务"的要求,坚持科学统筹,勇于开拓创新,稳步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调整改革. 一、坚持任务牵引,调整改革国防后备力量编组和管理 编组和管理是后备力量建设发展的基础工程.要坚持任务牵引,适应新的经济社会环境,深化后备力量编组和管理调整改革.  相似文献   
83.
姚延光 《国防》2012,(8):46
河北省秦皇岛军分区在民兵应急力量建设中,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指导,紧紧围绕建用需求,本着地方党委政府统揽主导、军事机关组织协调、地方职能部门统筹落实的原则,大力推进军地一体化保障机制建设,做到"四个纳入"。一是纳入地方应急保障渠道。将民兵应急装备器材保障列入地方应急机构职责范围,分级分流统筹落实。由政府应急办公室统一采购指挥通信器材,以政府名义统一征用运输车、冲锋舟;由公安、林业、水务、地震应急部门采取"整合现有的、购买不足的"两种方式,对口配备应急专业器材。二是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常备民兵购买了医疗、养老、工伤、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将  相似文献   
84.
在落成不久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国防教育训练中心,军警民联手进行了一场联合应急处突演练。20余支应急分队1000余人冒雨参加了多科目演练。河北省军区首长机关和张家口市及所属各县(区)军政领导观摩了演练。据张家口军分区参谋长赵专运介绍,作为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张家口内卫京畿、  相似文献   
85.
李振吉 《国防》2012,(8):50-51
基层是部队建设的主体,是战斗力生成的基础.预备役部队调整组建以来,在军地双方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基层建设水平逐年上升.但是,随着地方经济体制改革和部队职能任务的拓展,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呈现出许多矛盾和问题,比如预建党组织职能难体现、应急队伍素质难提高、预编流动兵员难管控、集会训练人员难到位、战备物资保障难落实等,直接制约着战斗力生成与提高.鉴此,必须围绕转型紧贴任务破解难题,大力推进预备役部队基层质量建设.(一)靠强化组织领导.基层党组织是部队建设的核心,发挥着一线指挥部、一线战斗堡垒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黑龙江某陆军预备役步兵师针对驻地边情社情复杂、辖区自然灾害频发、"两多"任务要求高的实际,始终坚持把战备训练工作摆在中心位置,围绕"建全、训精、夯实"的思路,优化编组结构,狠抓按纲施训,打牢实备基础,不断适应使命任务需要。立足"整编应战、  相似文献   
87.
李光放  孙红林 《国防》2012,(12):48-49
随着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日益繁重,加强后勤动员建设、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动员能力,对于推动动员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提高应急应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建立权威高效的后勤动员指挥体制.多样化军事行动后勤动员,涉及军队和地方诸多单位和部门,必须通过建立权威高效的动员指挥机构,对后勤动员工作实施统一指挥和协调.一方面,在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架构内,落实经济动员、交通战备工作机构,重点抓好地市和县级动员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明确任务分工、理顺工作关系,确保动员工作层层落实,逐步建立任务部队提需求、省军区搞协调、地方政府抓落实的后勤动员格局.  相似文献   
88.
王广浩  王立佳  李玉杰 《国防》2012,(11):43-44
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分队是国防后备力量应对突发事件首批动员使用的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需要重点建设的力量。随着非战争安全威胁的上升,应坚持以任务为牵引,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分队建设。一方面,要优化编组模式。适应遂行抢险救灾、社会维稳等应急任务要求,通过年度整组等途径不断改善兵员状况,努力提高兵员的在位率、对口率和出动率,筑牢组织基础。优化  相似文献   
89.
8月24日,中航工业强度所成功进行典型机身段结构坠撞试验,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民机适坠性研究试验。该项目主要针对民机应急着陆过程中造成机体严重破坏和乘员生存力的问题,通过民机机身结构和内部设施在应  相似文献   
9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是包括人民解放军现役和预备役部队、武警部队和民兵在内的武装力量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