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基于波动理论,提出在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主方向坐标系下,测定材料弹性常数的简便方法,用这种波动实验方法测定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线性弹性常数。  相似文献   
42.
首次导出了平面问题两种介质分界线为离散线的线法基本方程;三维问题离散线分布于界面内的技法基本方程;并采用线法对拉伸法试验中膜基最大剪切应力问题进行了计算,指出了原有结果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43.
本文主要讨论了在材料线性应变硬化效应的情况下,自紧管应力与强度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相似文献   
44.
本文讨论自紧管在稳定化处理时,由于残余应力作用,材料发生蠕变而引起的应力松驰现象.根据材料的蠕变性能,利用数值方法计算了稳定化处理时蠕变引起的残余应力松驰量。本文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稳定化处理过程中蠕变引起的应力松驰量可忽略。  相似文献   
45.
在真空背景下的实验表明,当微秒量级的强脉冲激光与靶材相互作用时,由于靶材的升华,激光维持爆震波依然存在。爆震波产生的压缩波传入靶内,该应力波的作用是材料破坏的重要因素。而强脉冲激光引起的汽化反冲压力、热应力和烧蚀破坏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实验还表明,在真空背景下维持爆震波足以将后续激光屏蔽。  相似文献   
46.
粘-弹层合板的阻尼振动和横向应力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应用混合分层理论在板的厚度方向取二次插值函数描述每个数值层内位移沿厚度方向的变化规律,采用三次和四次插值函数描述横向应力沿厚度方向的变化,推导出粘-弹层合板的动力学方程,并得出简支粘-弹层合板自由阻尼振动的解.数值结果不仅与三维结果吻合较好,且能够计算合理协调的横向应力.  相似文献   
47.
通过应力波速测试丁苯橡胶的瞬态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粘弹性材料的积分型本构关系和应力波理论得出了粘弹性材料瞬态模量的计算式;又以丁苯橡胶作为试验材料设计了一种简便的试验方法,测出了丁苯橡胶的瞬态模量,并与丁苯橡胶的静态弹性模量做了对比。比较表明,丁苯橡胶类粘弹材料静态模量的值远低于瞬态模量值。  相似文献   
48.
一种新的双应力加速寿命试验研究(Ⅰ)——方法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加速寿命试验是高可靠长寿命评估中的常用方法,广泛应用于武器装备的定寿与延寿。在现有加速寿命试验的基础上,本着提高加速试验效率和减少试验费用的目的,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应力加速寿命试验方法———双应力交叉步降加速寿命试验,并通过理论模型的建立,运用Monte-Carlo仿真对该试验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论表明,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装(设)备的长寿命评估具有明显高于现有加速寿命试验的加速效率。  相似文献   
49.
建立了有预紧力的截止阀有限元计算模型,阐述了预紧力单元的原理及分析方法,利用ANSYS程序对截止阀在考虑和不考虑螺栓预紧力及阀杆闭合力作用下的应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法兰螺栓预紧力及阀杆闭合力对阀体应力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50.
基于整车虚拟道路行驶试验的车辆零部件疲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有车辆零部件精确疲劳分析依赖成本高昂的实车试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整车虚拟样机仿真分析零部件疲劳寿命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ADAMS/CAR中用整车虚拟样机在虚拟道路模型上进行行驶试验,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基于模态坐标的求解特点,使用模态应力恢复技术准确还原出了用于零部件疲劳寿命分析的载荷历程。将该方法应用于某车辆双横臂前悬中的下控制臂,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该零件的预测疲劳寿命、寿命安全系数及危险部位等信息。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作为汽车设计过程与测试过程中的有效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