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7 毫秒
281.
本文建立了弹性地基上的矩形板弯曲微分方程的一般解。然后根据各种边界条件确定积分常数,这一解法可以求解任意载荷作用下任意边界矩形板的弯曲问题。以四边自由中点受一集中力的正方形板为例进行了分析求解。  相似文献   
282.
在两个特定区域内,反射型光电开关器件距反射体间的距离与输出光电流成正比,本文利用这一特性构成测振系统,对微弱振动信号进行了非接触性提取研究。  相似文献   
283.
将材料的本构关系描述为线弹性幂强化形式,推导出了各杆铰接在一个定轴转动刚体上的平面杆系弹塑性分析的普遍表达式,使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相似文献   
284.
在阐述履带车辆机械传动中各种随机激励的基础上,分析了安装弹性联轴器的必要性。指出盖斯林格联轴器在坦克传动上结构特点,用能量法导出扭转刚度的计算公式,并给出算例。最后分析了使用维修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85.
超精密车削加工中,影响工件表面形貌的主要因素有刀具的几何形状、进给速度、主轴转速、刀具与工件的相对振动等,考虑这些因素,对超精密加工的三维表面形貌进行建模,并通过仿真分析刀具轮廓在工件径向截面内可能发生的剪切现象。验证结果表明,用该模型仿真超精密端面车削的工件表面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利用该模型可以模拟刀具切削运动的轨迹、预测工件表面三维微观形貌及二维截面轮廓形状等表面特征,并可将其作为实际切削加工中切削参数优化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86.
含压电片梁的振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阶梯函数,建立了含有任意分布的用作执行器的压电片的梁横向振动方程,并利用模态法,进行了梁的振动控制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无论对自由振动还是受迫振动,控制效果都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87.
间接边界元法模拟含裂纹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间接边界元法的基本理论,利用二维弹性动力边界积分方程解决了地震波在含裂纹介质中的散射问题。编写了地震波在二维非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数值模拟程序,模拟了爆炸点源在含裂纹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分析了裂纹的分布及填充物对波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边界元法是研究含裂纹介质中弹性波传播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88.
基于双特征参数解的直杆弹性动力后屈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差分方法求解动力后屈曲非线性方程解,研究了弹性直杆的2类轴向碰撞屈曲问题.将双特征参数解得出的含有小幅值参数的初始动力屈曲模态作为非线性后屈曲解的初始条件.理论计算的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达到了很好的一致,由此验证了双特征参数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还揭示了碰撞过程中屈曲变形扩展和发展的机理,以及轴向应力波和屈曲变形的相互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289.
在落锤冲击试验机上进行的隔振器振动参数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具有非线性刚度的大型钢丝绳隔振器为例,介绍了它在专用振动试验机上进行的振动试验和在落锤试验机上进行模拟“给定初始位移下的自由振动”试验和“零落高冲击”试验,并将所得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比较结果表明,落锤试验机上的试验结果与专用试验机上相应振幅下的振动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90.
运用统计能量分析法解决高频声振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得出统计能量分析法的适用范围和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应用模态理论对系统的输入功率和耦合损耗因子进行了研究,挖掘了统计能量分析法中“统计”的更深层次的含义.通过对统计能量分析法原理的分析,提出增大系统的特征尺寸和系统阻尼、增大分析带宽和采用宽带激励均可提高统计能量分析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