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走进南京军代局驻常州地区军代室,顿觉情感暖风扑面,单位和谐融洽,工作其乐融融,事业蒸蒸目上。在推进文化建设中奉行“把军代室当家建”的理念,用军代表文化建设凝心铸魂,营造“家”的氛围,打造“家”一般的“心灵港湾”,在近十载的建设中,形成独具自身特色的文化环境和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22.
结合重庆少管所规划设计,分析了这类特殊的监管场所,在城市中的定位及延续城市特色;在总体布局中建立秩序空间,进行理性建构;创建赋有人情的“自在”空间场所,关注建筑活动中人的精神与价值的追求,塑造净化罪犯心灵的独特人性空间。  相似文献   
23.
有则故事耐人寻味: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寻找成功的秘诀,哲人递给他一颗花生说,“用力捏捏它”。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壳便碎了,剩下花生仁。然后,哲人教他再用力搓搓它,结果红色的皮也被搓掉了,只留下了白白的果实。哲人再教他用力捏捏,年经人迷惑不解,但还是照着做了。可是,不论他如何用力,却怎么也捏不碎这粒花生仁。  相似文献   
24.
著名作家周国平曾说:"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纵观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的成长经历,不难发现,一个人以什么样的内心对待周围的世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人生的轨迹,而一个人在行为上出现偏差,最根本的原因是内心出了问题。面对纷扰繁杂的世界,唯有怀揣一颗平常心,才能"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无惧风雨的考验,拥有圆满的人生。  相似文献   
25.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交通更为便捷,地球成了一个“村庄”,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物质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但与此相对应,心灵的沟通却相应减少,人的内心世界包裹得更紧,人的心理疾病患病率有增无减。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曾谨慎地说:“你可以随意站在都市的任何一个角落,然后把你见到的人从1数到20,那么必定有一个心理障碍者。”作为“地球村”村民的一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眼下的中小学生生活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背负着沉重的考试压力,与外界的接触更少,交往的范围更狭窄,“精神家园”日渐封闭,心理问题十…  相似文献   
26.
诗不依存于客体,是主体为自身而存在的美,是一种主体心灵的自由的美,情感的美、理想的美、想象的美,被称为诗的“自由关”(纯美)。主体的自由在于主体自身心灵超越功能的发挥。把诗的主体为实现自由而进行的心灵超越分为如下三层——超物。超世,超我。只要做到诗的主体的超物、超世、超我。就会实现诗的象征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27.
敬业是锻炼才干、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敬业与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有了敬业精神.才能剔除私欲、净化心灵、淡泊名利、开拓进取、有所作为。才能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应该肯定.绝大多数基层干部都能够自觉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但毋庸讳言,现在有少数基层干部总认为自己的工作岗位过于平凡.好高骛远.见异思迁.老想着到管钱、管人、管物的所谓“重要岗位”上去:有的人面对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心浮气躁.无所用心.整日陷于应酬之中.工作懈怠.精神松散.意志消沉:有的经营起私事来.专心致志,满腔热忱.废寝忘食.而对待工作和事业则漫不经心.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28.
心理学自1879年脱离哲学而获得独立以后,心理教育主要面临两项任务:一是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二是帮助普通人健康成长并挖掘潜能,使其各种素质得以更好地开发和培养。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医治自己身体和心灵创伤的需要,心理学的第一项任务逐渐上升到主要地位,而第二项任务逐渐削弱,这样心理学蜕变为“矫治”或“修补”式的“类医学”。“心理救治”任务的地位突显,使心理学越来越远离它本来的主题——使每一个人都健康成长,因为,它关注的对象不再是全部的人,而仅是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人。  相似文献   
29.
没有领导人题词 ,没有名人作序。然而 ,独具匠心的封面设计令人眼睛一亮 ,独到深刻的思想观点令人豁然开朗。这是海潮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新书《打开心灵———直通人心的艺术》(以下简称《打开心灵》)给人的第一印象。初见该书 ,你会自然而然地伸手“拿来” ,翻阅目录 ,你又会自然而然地阅读全书。掩卷回味 ,又读、再读。这是笔者阅读《打开心灵》产生的一组“快镜头”。在我们所处的宇宙空间 ,到处都留有人类心灵的印迹 :在纷繁变迁的人类社会 ,一切都是在人的心灵导演下依照客观原则发展、变化的。然而 ,探索心灵活动规律 ,认识人之心灵的本…  相似文献   
30.
心灵的暖春     
李作昕 《兵团建设》2010,(12):45-45
法国作家让季奥诺写过一篇著名的小说《植树的人》,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