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军营是所大学校,我们作为其中的一员,由地方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由士兵向军官的晋级;由懵懂无知到沉着干练;由羸弱无力到身强体健……这些经意或不经意的变化,都在说明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进步,怎样算成才?成才的方式有哪些?是什么人什么环境在影响着我们成才,这些问题从最初开始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本刊对新时期军人成才愿望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2.
将帅起于卒伍,士兵永远是军队的主体,士兵永远是军营里最美最实的风景,士兵成才也是军队战斗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想要给士兵成才下个定义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翻遍大小词典,找到了成才的释义:成为有才能、有用的人。军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士兵又是这个群体中极为重要的个体,那么,士兵成才又该如何定义呢?  相似文献   
43.
近期,我们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心理测试和个别谈话等形式,对今年征接的大学生士兵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总的感到,他们参军热情高,成长成才愿望强烈,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要抓好大学生士兵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握规律,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实现由普通青年向合格军人的转变,更好更快地成长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44.
要使国防生成为军队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除应抓好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外,还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成才成长环境,增强献身国防事业的吸引力。一要针对专业特长,做到专业对口、能岗匹配。要综合衡量部队需要与国防生的专业特长,改变以往  相似文献   
45.
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典型事例剖析等方法,对当前基层战士学习成才的愿望和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从调研情况看,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基层战士学习成才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给基层战士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6.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人才为本。强大的国家需要强大的国防,一流的军队需要一流的人才。青年官兵是建设新型军队的人才储备,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青年官兵成长成才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用好干部的标准去培养青年官兵,是其成才之道。通过逆向思维,以“要成为好干部该如何做?”来解答“青年官兵如何做才会成才?”以此绘制青年官兵成长成才蓝图。  相似文献   
47.
王鹏 《政工学刊》2006,(4):49-50
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处于这个社会里的军营也经受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我军开始了以信息化为牵引、用信息化带动机械化的军事变革,军营里悄然掀起了一股愈来愈强烈的学习成才热潮。但调查分析发现,部分官兵的学习陷入了诸多误区,必须尽快走出来,才能有所成就。具体来说,部队官兵学习成才应该走出以下八个误区:一、学而不专。有一幅漫画画得好:一个人拿把铁锹,挖两锹换个地方,挖两锹再换个地方,最终也没挖出水来。殊不知,再往深挖一锹就可以见水。有的官兵就如这个挖水人一样,不认真选择目标,盲目学…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六O二所加速推进人才强所战略和职业能力提升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打造人才培养"生产线",实施新大学生从入所开始到岗位成才  相似文献   
49.
做好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掌握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加强队伍建设,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两课”学科建设,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与时俱进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使大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50.
农牧团场学校自建校之初就承载着来自家长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期望。因为自然环境的恶劣,经济发展的缓慢落后,职工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低下,使家长们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能很好地成长成才,将来能为团场建设出力,能为自己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学校的兴衰荣辱牵连着千家万户的心,使学校的领导、教师都感受到了随之而来的责任和压力。要办好团场学校,办出职工群众满意的教育,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必须确立新的学校观和管理观,通过管理创新来应对变化,突出学校管理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服务的思想,尊重广大师生,激励他们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