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9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本文阐述了两类电子对抗干扰压制区的定义及其建模方法,特别是对目前广泛采用的通信干扰压制区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它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又提出了新的定义及其建模方法。这种方法科学、合理、简便,又符合战术使用原则,可用于作战模拟和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22.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通用型的武器系统一体化建摸/仿真环境(WISE)的特点。组成和全数字仿真产品,给出了利用WISE仿真软件工具开发舰炮综合火控全数字仿真系统的实例,最后分析了WISE先进仿真软件工具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3.
124.
125.
面向在轨服务的空间电磁对接技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其姿态控制设计存在强非线性及耦合性问题需要解决,电磁/地磁力矩干扰姿态系统稳定。针对绝对/相对姿态动力学模型,分别采用反馈线性化以及鲁棒H∞控制综合方法、扩张状态观测器以及鲁棒H∞控制综合方法设计姿态控制系统。理论研究、对比分析两种控制策略特点,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设计控制系统的可行性。理论研究及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控制策略都是可行的,对模型参数变化及外界干扰具有较强鲁棒性;基于相对姿态动力学的综合控制设计方法能有效利用航天器相对姿态测量信息,且无需额外设计状态估计器。  相似文献   
126.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参数不确定弹性体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自适应反演控制器设计方法。将曲线拟合模型表示为严格反馈形式,采用反演方法设计控制器。采用动态面方法获取虚拟控制量的导数,避免了传统反演控制"微分项膨胀"问题。为了增强控制器的鲁棒性,基于二阶跟踪-微分器设计了一种新型非线性干扰观测器,以此对模型不确定项进行自适应估计和补偿。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对模型不确定性和气动弹性影响具有强鲁棒性,且能实现对速度和高度参考指令的稳定跟踪。  相似文献   
127.
当直接序列(DS-CDMA)系统中的多址干扰非常强时,自适应的盲多用户检测的性能将会严重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般的做法是增加系统的扩频增益,但是其取得的效果是有限的.本文将一种新的克罗内克(Kronecker)扩频序列应用到盲多用户检测中,该序列通过普通的扩频序列对自身作Kronecker乘积而生成.理论分析和仿真...  相似文献   
128.
针对小型固定翼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跟踪精度低以及容易受外界风影响的问题,设计基于Super-Twisting滑模S面(STSM S-Plane)的路径跟踪控制器,同时采用内外双环控制模式。外环即速度环采用Super-Twisting滑模控制,内环即姿态环采用S面控制。考虑到S面控制求导易导致积分爆炸的问题引入了二阶微分器,并对外界风组成进行建模研究。最后通过空间特殊曲线来验证所设计算法的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算法可以实现固定翼无人机对期望路径的精确跟踪,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129.
警卫部队的信息化是警卫部队提高快速反应、协同作战能力的必由之路.介绍了警卫指挥调度系统的功能及工作流程,阐述了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突出了该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0.
软件无线电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其主要是利用软件来实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各种功能。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评价标准和发展过程,并展望了软件无线电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