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水面舰艇和潜艇反鱼雷防御系统和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单介绍了对水面舰艇和潜艇的主要鱼雷威胁、反鱼雷防御的要求和解决办法。详细介绍了水面舰艇和潜艇反鱼雷防御的战术情景、解决办法、国外反鱼雷防御系统的发展并介绍了几个典型系统。  相似文献   
62.
BTT导弹的新型三维非线性寻的制导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导弹与目标的三维相对运动模型,分析了目前寻的制导律的一些局限性,提出了新型非线性寻的制导律。在更复杂的交战环境中,将此制导律用于高性能的BTT导弹,可望提高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63.
线导鱼雷导引弹道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线导鱼雷常用导引方法—三点法、前置角法导引弹道的动力学分析 ,推导出不同方法下鱼雷旋回速率的解析表达式 ,并通过数字仿真对鱼雷线导导引弹道动力学特性进行探讨 ,明确了线导鱼雷导引弹道特性与导引方法之间的关系 .  相似文献   
64.
护卫舰是当今各国竞相研制开发的中型主力战舰,除在舰载导弹、鱼雷、火炮装备,火控系统、情报信息化处理系统更新换代及舰体隐身化等方面有大手笔外,高速性和敏捷性也口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5.
机动受限的舰艇防御声自导鱼雷是常见的作战态势之一,而对抗武器的选择和使用就是此时保证舰艇安全的关键。对此在分析作战态势的基础上选择火箭诱杀弹作为对抗武器,并建立其数学及仿真模型,在设定的战术背景下运用蒙特卡洛法进行仿真,对采用不同的发射数量、发射时机,以及不同的对抗武器时舰艇的生存概率进行了比较,理论验证了机动受限时舰艇选择火箭诱杀弹对抗声自导鱼雷的有效性,同时提出了其使用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战术问题,为部队实际应用武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对信息优势进行了简要说明,通过分析信息优势下潜艇鱼雷武器系统的系统组成及其作战过程,得出信息优势影响系统作战效能的主要因素.采用WSEIAC效能评估模型对系统作战效能进行评估,并用影响度的方法分析了信息优势的影响,最后,通过一个算例给出了评估结果和影响度分析结果,即在具备信息优势的情形下,潜艇鱼雷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得到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7.
舰载直升机拦截鱼雷的战术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火箭深弹拦截是水面舰艇防御鱼雷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水面舰艇对鱼雷的防御作战能力,首次提出了舰载直升机使用航空深弹拦截鱼雷的战术设想。通过对战场态势的分析,建立了直升机拦截鱼雷的战术可行性判断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对两种情况下舰载直升机拦截鱼雷的战术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该战术设想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8.
69.
根据2003~2004年世界舰艇年鉴中登记,除了吨位不足100吨的袖珍型潜艇以外,从最大型俄罗斯的2.65万吨“台风”级核潜艇,到最小型德国的450吨205型常规潜艇,及至朝鲜的277吨San—o级常规潜艇,世界目前共有42个国家拥有419艘潜艇。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地基中段防御系统(GMD)部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计划的研究,分析了GMD系统的作战过程以及发射时序,经过理论分析和攻防仿真实验,计算得到GMD系统的拦截空域、拦截时机,为未来战略导弹的突防技术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