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宋雅 《中国军转民》2023,(23):138-139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以网络为媒介的新媒体平台在全国各高校都实现了广泛的运用。高校团委组织并指导学校共青团工作开展,有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在高校团委工作的宣传中,新媒体平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新媒体的具体涵义出发浅析新媒体平台对高校团委工作中的应用和高校团委新媒体平台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之一.它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面对社会大众传媒和校园多元化媒体的冲击,原有的办报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校报发展的要求,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编辑创新.高校校报编辑创新实质上涵盖了编辑主体创新和编辑客体创新,具体包括编辑思想观念创新、编辑角色创新、编辑内容和形式及编辑手段创新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运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广泛吸纳社会群众对做好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和建议,从中遴选求真务实的合理性、科学性的建议,做出更加反映社会多数群众所期望的重大问题应对和解答,增强政府工作报告针对性,提高政府公共治理的公信力。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对会议开幕式、分组讨论、报告内容等进行现场网络直播和视频解读,几乎涉及了新常态、反腐倡廉、养老改革、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带一路"等多个话题,其中"法治"成为中国百姓聆听报告的一个热频词,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特别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吴一敏  化长河 《国防》2014,(3):11-13
正话题,是指谈话的中心或谈话的内容或由头,也指谈话的范围。信息化条件下,网络动员作为"依靠网络、手机等现代科技手段,互相沟通、串联,集体开展的特定群体活动并实际行动的组织过程"①,特别是微博、微信和网络终端等新媒体的出现,其信息传递的即时性、信息交流的互动性和信息传播的扩散性对话题设置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深入探讨网络动员话题设置的意义作用、话题设置的原则和方法途径等问题,对成功开展网络动员、有效聚合民众力量、增强军事斗争国防动员准备的主动性、确保打赢信息化战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应立足思想引领这一主线,把握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环境变化,找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困境和挑战,进而从搭建网络化矩阵、构筑品牌化平台、提供精准化内容等方面提升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牢牢掌握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带来了挑战.新媒体的去中心化、话语内容的碎片化以及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自由性,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吸引力,增加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整合社会的难度.构建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可以从主体、主题和载体三个维度进行.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环境下,思政课面临挑战和机遇。新媒体具有更快的传播速度、更广的覆盖范围、更灵活的互动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等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思政课的核心内容,在思政课中占据重要位置,其在新媒体时代更显重要。因此,在思政课中适应新媒体的特点并有效运用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会宁是长征的会师地,流传下来包括长征精神在内的许多红色精神。本文通过对现有书籍和已有研究的分析,深度挖掘史料,探访革命旧址,提出新的方向重新讲述发生在海宁的红色故事,沿着挖掘红色历史、探究红色精神的脉络,展示了运用新媒体等方式进行创意提升和宣扬红色精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为行政单位党建工作带来双重机遇与挑战。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党建智能化培训,构建在线互动平台,强化网络信息安全,是应对挑战、提升效能的关键策略。智能培训提高学习效率,互动平台促进底层反馈,信息安全保障党建秩序。行政单位在新媒体环境中,通过科技创新,将党建工作融入智慧发展之中,将走向更为科学、智能、参与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诸如网络、手机、博客、虚拟空间等新媒体形态,引发了一场规模空前、深度空前的媒体革命浪潮。技术革新的力量催生出新媒体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多样性、传播行为主动性和交互性以及新的传播效力等新的传播特性,使其以更深刻的影响渗透到社会及人们的生活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