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军帽的约定     
堂哥是二伯父家的儿子,年长我一岁,因为两家住得比较近,所以我和堂哥成为了一对最好的朋友。记得有一次,堂哥腿上长了个瘤子,医生说需要动手术。一听要"挨刀子",堂哥现场就哇哇大哭起来。最后无奈之下,二伯父给堂哥买了顶军帽,这才哄住堂哥做了手术。做完手术后,堂哥戴着军帽回家。当我见到他的那一刻,瞬间就被那顶军帽吸引了,一直跟在屁股后面吵着嚷着要戴一戴。儿时的执拗,也让  相似文献   
12.
网来的爱情     
一段网络情缘,让事业有成的河北石家庄小伙毅然放弃事业,来到革命老区,成为地地道道的遵义女婿。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这段因网结缘的美丽邂逅在当地被传为美谈,谁说网络世界是虚假空无的?谁说网恋往往是没有结果的?看这对幸福爱侣为我们真情演绎——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热爱文字、喜欢阅读的人,在两年来的基层新闻宣传工作过程中,《当代兵团》一直陪伴着我。一篇篇真实的新闻报道、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就像电影胶片一样记录着兵团的大事小事,记录着兵团人的所见所感,给我所从事的新闻宣  相似文献   
14.
一个职工,凭着对武装工作的不懈追求,凭着对理论、文化和业务知识的钻研、思考和探索,在实现"强军梦"的征程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走出一条平凡、艰辛而又充满挑战的成才之路。他就是山西省大同县人武部职工吴永华。1988年,刚刚离开校门的吴永华来到大同县人武部,成了一名临时工,负责部机关的文件打印和收发。当时,用的是手动式铅字打字机,吴永华很快成为打字高手,业务工作经常受到表扬。后来,单位购回一台装有DO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吴永华刻苦钻研,很快就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办公处理文件。这一年,他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5.
工作和生活中,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不少的总结、汇报、讲话包括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出现“有望”这个词。比如,财政收入有望突破多少多少、招商引资有望达到多少多少、脱贫群众有望增加多少多少、物价指数有望控制在多少多少,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6.
风雪之恋     
2006年是我军大裁军的最后一年,我团将有大批量的干部转业复员。我能继续留在部队,还真得感谢新闻报道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一路上有你     
邹森 《中国民兵》2007,(9):53-53
年近四十,我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呆在书房,回味自己走过的路;翻翻书架上自己装订的13本《中国民兵》合订本和10本个人新闻报道剪贴本,不禁时有感慨。我由一个农村娃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有人说是自己的不懈努力与奋斗,可只有我自己清楚;一路走来,是《中国民兵》伴我成长,是它无言的鞭策、鼓励、教诲圆了我的梦。  相似文献   
18.
有话直说     
正当兴舌尖上的文明"舌尖上"的故事,虽是末节,可见大道。清廉自持、简朴为政的作风背后,必是一个欣欣向荣、处于发展上升期的社会;相反,与穷奢极欲、铺张浪费行为相对应的,往往是社会腐败,民怨政衰。晋石崇以蜡代薪、王恺以饴沃釜;清王朝的末世统治者慈禧吃饭,正餐100道菜,加餐50道菜。这种穷奢极欲的大背景,都是中国历史上动荡和衰败的时  相似文献   
19.
正我是兵团第三代,身为一名兵团人,大学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在基层连队从事政工工作。在这个岗位上,我爱上了《当代兵团》。其中,我最喜欢"屯垦史话"栏目,它以真实的故事,赞颂了老一辈兵团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并且我还经常把里面的文章读给爷爷奶奶听,他们说:"这些文章写的就是我们的过去,是我们珍贵的回忆"。如今,  相似文献   
20.
简报摘编     
《华北民兵》2004,(11):64-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