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61.
针对二维弹道修正弹固定舵控制回路易受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单向辅助面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通过对传统滑模进行结构上的改进,增强了滑模控制方法的鲁棒性。可以不借助高阶滑模和边界层滑模的去抖振思想,仅依靠不连续趋近率来保证控制器的无抖振输出,从而实现无抖振的滑模控制。基于该方法设计了二维弹道修正弹姿态控制器,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其抗干扰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862.
无衍射艾里光束的横向自加速特性使得光束在自由空间沿弯曲路径进行传输成为可能。利用一维傍轴波动方程对新型无衍射艾里光束的横向自加速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表明,当入射波长一定时,艾里光束的横向加速度大小与传播距离呈正比关系,而与任意横向尺度的大小呈反比关系。同时,利用波印廷矢量对艾里光束横向自加速的内在机理进行了研究。最后,利用通用型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对二维艾里光束的产生和横向自加速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所得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63.
通过建立等离子体中的波动方程、电子传递方程和重物质传递方程,研究了等离子体对高功率微波传输特性的影响。研究了高功率微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电子密度和透射电场的变化过程,并重点分析了变化过程中入射波频率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密度和透射电场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阶跃变化,即等离子体区域平均电子数密度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由1×10~9m~(-3)增加到1×10~(19)m~(-3),平均电场强度也会由初始场强跃变为零,并且这种变化的产生存在一定的入射阈值场强和最低产生时间。当入射电磁波的频率不同时,产生阶跃变化所需的场强阈值和最低产生时间就会变得不同,高功率微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存在一定的色散效应。在所考虑的范围内,阈值场强随入射波频率线性增长,而最低产生时间随电磁波频率呈非线性增长变化。  相似文献   
864.
空间飞网地面碰撞试验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空间飞网地面碰撞试验系统,并将碰撞试验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碰撞过程中的碰撞力和绳段内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这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飞网碰撞目标后产生的约束张力有利于收拢包裹目标;飞网的柔性特征可有效缓解碰撞效应,但碰撞区域绳段易产生断裂破坏。  相似文献   
865.
针对INS/GNSS组合导航仿真中,捷联惯导系统陀螺、加速度计信号高精度模拟问题,提出了基于实际飞行数据插值的动态轨迹解析生成仿真算法。对转换到地心惯性坐标系中的载体姿态、位置和重力场数据进行关于时间的样条函数插值,得到载体坐标系下陀螺角速率、角增量以及加速度计比力积分增量的高精度分段解析表达式。使生成的陀螺、加速度计信号符合载体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反映杆臂效应影响,同时与经事后处理的实测GNSS伪距、伪距率等数据特征保持一致。提出了四元数约束插值算法,可满足四元数解析插值时范数为1的约束限制条件。基于某实际无人机飞行数据,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完全满足组合导航动态仿真精度要求。该算法也适用于其他高精度高动态导航系统和刚体运动控制仿真中的角运动、线运动传感器信号模拟。  相似文献   
866.
为了综合评定便携式无坐力炮在典型作战场景下对典型目标的作战效能,基于典型作战任务剖面和装备战术技术性能参数,建立了便携式无坐力炮多用途弹和杀伤弹的作战效能模型和兵组生存的概率模型;计算了便携式无坐力炮2种弹种在典型作战场景对典型目标的作战效能,确定了兵组完成典型作战任务的最佳携弹量、毁伤目标数、生存概率等作战使用数据。结果表明,2~3发多用途弹可较好地打击600 m内火力点或步兵战车,并且兵组生存效率为0.83;当400 m范围有2个作战目标时,兵组需要射击5发多用途弹。2发杀伤弹对600~1 100 m范围内单个有生力量的毁伤效率为0.7;5发杀伤弹可对1 500 m范围内2个有生力量实现有效毁伤。  相似文献   
867.
针对步进加速退化试验中的非线性退化数据,考虑到产品之间的随机效应,给出了非线性Wiener过程的表达式,推导出了考虑随机效应的产品失效概率密度函数表达式;建立了步进加速退化模型,给出了各加速应力下性能退化量的关系模型;采用两步极大似然估计法,求解出退化模型中未知参数;结合某激光器的实例分析表明所建模型的拟合性较好,参数估计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868.
为提高防暴动能弹的设计安全性和使用安全性,需要确定影响其钝击效应的关键因素,并区分因素属性,采用基于OWA算子集成DEMATEL-ISM的方法(ODI方法),构建因素间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确定冲击加速度、冲击位移是影响防暴动能弹钝击效应的关键因素,比动能、动能为底层原因因素。研究结论对防暴动能弹钝击效应致伤标准制定和损伤等级评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69.
美国几种典型的动能拦截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在弹道导弹防御和反卫星计划的名义下,已经论证、研究、研制和试验了各种类型的新概念动能拦截弹及其最核心的技术设备——动能拦截器(KKV): (1)部署在外层空间或空中、用于拦截助推飞行中的弹道导弹的各种动能拦截弹,如部署在空间轨道上的“天基拦截弹”(SBI)和“智能卵石”(BP)动能拦截弹,以及部署在有人驾驶飞机上的“游隼”(Peregrine)动能拦截弹方案和部署在无人驾驶飞机上的“塔伦”(Talon)动能拦截弹方案等。  相似文献   
870.
从燃料空气弹到温压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和前苏联先后研制了型号繁多的燃料空气弹(FuelAir Explosive,FAE),陆续装备了部队,并在70年代越南、80年代阿富汗、90年代海湾和车臣的多次战争中使用,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除美国、俄罗斯外,还有英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