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飞机干扰条件下的非圆截面布撒器的气动力计算是新型航空布撒器研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伍德沃德提出的面元法加以改进,用改进的面元法计算了在飞机干扰下某型非圆截面布撒器的气动力,与无干扰条件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2.
电磁发射超高速弹丸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因此,采用动网格技术耦合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电磁发射一体化弹丸的膛内及膛口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弹丸膛内的压力/温度变化规律、膛口流场结构以及冲击波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弹丸头部形成的脱体激波强度和距离与弹丸运动速度紧密相关;在弹丸出膛瞬间,膛口形成圆...  相似文献   
33.
给出了一种快速计算火箭发动机喷流流场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种计算喷流与物面间干扰流场及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工程计算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了喷流与物面的碰撞,还考虑了有攻角下自由来流与喷流间的相互干扰。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飞行器初步设计是十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34.
吸气式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机身/发动机一体化特性使得气动一推进系统之间存在强的耦合作用,这种耦合影响着飞行器气动性能、稳定性和控制.针对耦合对飞行器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机身一发动机一体化模型,并进行了气动-推进界面划分.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了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在进气道打开,发动机不工作以及进气道打开,发动机工作两种状态下的纵向气动特性.仿真结果揭示了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气动一推进系统之间的耦合以及耦合作用对飞行器气动性能、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为提高滑翔增程炮弹的滑翔距离,要对滑翔增程炮弹的气动布局和外形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究了滑翔增程炮弹的总体气动布局方案,以全弹的升阻比为优化目标函数,建立了滑翔增程炮弹的气动外形参数优化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确定的气动外形参数,有利于滑翔增程炮弹稳定性适当,操纵性良好,稳定性与操纵性、舵偏角与平衡攻角匹配较好.研究结果为滑翔增程炮弹的气动布局和外形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37.
本文根据附面层理论,对高速气流中的液滴,因气流和液滴表面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气动剥离现象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气液两相附面层耦合问题的理论分析模型,得到了发生气动剥离时的最小气流速度的计算公式,为液体燃料在高速气流申雾化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随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航天任务的蓬勃发展,航天器回收载荷质量大幅提高,以单具降落伞为功能核心的传统减速系统已不能满足大质量回收载荷日益提高的迫切要求,发展群伞减速着陆系统是实现大载重航天器高效减速和无损着陆要求的发展方向。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群伞系统的气动特性开展仿真研究,结合环帆伞构型优化设计,分析了多种构型下群伞系统的气动特性。通过对仿真结果进行流场分析和数据对比发现,开窗/开缝设计既能够确保群伞系统具有良好的阻力特性,又能够维持群伞系统的工作稳定性,避免单伞之间由于受力而发生碰撞现象。采用数值仿真手段不仅可以提高降落伞研制效率,降低研发成本,也为设计人员掌握群伞系统的工作原理、促进降落伞设计理论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39.
建立了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防空导弹气动反设计方法,对世界几种典型防空导弹气动外形进行了反设计研究,计算了气动特性参数,进一步通过综合对比,剖析了气动布局以及气动外形的主要特点,最后给出了总结和启示,可作为工程设计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0.
主要航电系统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研制的“鬼怪”式战机,时值航空科技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不论是在航空材料、喷射推时、结构力学、航空电学、流体力学、气动力设计等领域,还是在计算机等应用方面,均表现出了人才辈出、不断推陈出新的良好势头。而“鬼怪”式战机的研制小组成员们也一样雄心勃勃,企图将当时最尖端的科技都运用在“鬼怪”式战机上,并将其打造成视距外接战的导弹战机,彻底改变传统的空战基本样式。如此,“鬼怪”式战机的火力控制系统即成为关键。 APQ-72机载雷达。确切地讲,50年代的电子科技还属于真空管时代,而即使后来取代真空管的电晶体也只是处在萌芽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即为美国海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