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了名为"沙漠风暴"的大规模空中打击行动,海湾战争正式爆发。2月18日,经过了42天的"沙漠风暴"的疯狂肆虐之后,伊军的防御体系、指挥控制系统已经支离破碎,对盘踞在科威特、伊拉克南部伊军的大规模地面攻势"沙漠军刀"行动即将打响。在此形势下,美国海军"硫磺岛"级两栖  相似文献   
22.
两栖装甲车辆水上操纵性的提高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履带划水推进方式的两栖装甲车辆的水上操纵性进行了分析,没出了极高其水上操纵性的基本途径,并对操纵性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探讨,对提高操纵性,加强试验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3.
耕海 《当代海军》2007,(3):42-42,49
由于台湾的特殊地理条件,台军对登陆舰艇的作战训练运用非常重视,在台海军的6个舰队中,专门编制有1个两栖登陆舰队,即位于左营的第151舰队。两栖舰队主力为1艘"卡比多"级两栖船坞登陆舰、1艘"安克雷奇"级船坞登陆舰、2艘"新港"级坦克登陆舰,及百余艘"中"字号、"美"字号、"联"字号、"合"字号等型号的登陆舰艇。  相似文献   
24.
耕海 《当代海军》2007,(7):40-41
2007年3月19日,台军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王立申上将和军备局副局长陈立嘉中将、海军司令部参谋长陈永康中将及海军陆战队参谋长王亚洲少将等人向"立法院国防委员"就"海军陆战队 AAV7战备训练状况"实施项目报告。王立申在报告时声称,AAV7两栖突击车  相似文献   
25.
26.
在对装甲团典型战斗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概率论的数学方法,提出了在典型战斗中后送战损坦克所需坦克抢救车数量的新的确定方法,该方法为装备保障指挥员的有效指挥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7.
两栖装甲装备海上抢救,是装备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作业条件的特殊性和装备、器材的局限性,对两栖装甲装备保障有着重要的影响.新材料、新技术在两栖装甲装备海上抢救中的应用,使抢救作业方便、快捷、安全成为现实.从部队的需求、新技术的先进性和充分的试验数据,阐述了新材料的特点和在两栖装甲装备水上抢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海马斯”轮式火箭炮系统(“HIMARS”的音译)是继M270“钢雨”之后美陆军推出的又一新型火箭炮系统,该系统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设计制造。在“自由伊拉克行动”期间,美军特种部队曾使用了3辆“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系统发射车,这3四辆“海马斯”是1998年部署到第18空降军第27野战炮兵团第3营进行先期概念技术演示的原型车。  相似文献   
29.
两栖部队指挥控制系统作战运用效能评估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栖部队指控系统的特性出发,建立比较全面的作战运用效能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功效函数层次分析法分析两栖部队指控系统在作战指挥过程中的作战运用效能,计算及合成作战运用效能指标的效能值和模型,得出评估结果.此方法对于查找影响指控系统作战应用的薄弱环节将会有很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0.
要闻速递     
《现代舰船》2011,(4):5
中国反卫星能力曾激怒美国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011年2月2日报道,根据该报获得的维基解密资料,中国曾于2010年初被美情报机构发现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反导试射,发射一枚SC-19导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