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研究坑道截面形状对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的影响,设计了 4种截面积相等但形状不同的坑道结构,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5 kg TNT球形裸装药在坑道内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圆形坑道内冲击波的传播规律以及不同截面形状对冲击波参数的影响规律.圆形坑道内冲击波超压峰值和比冲量的初始值最大,衰减最快;随着传播...  相似文献   
72.
全面调查和分析了某住宅公寓灭火器爆炸事故的事故原因及相关责任,得出造成灭火器爆炸的根本原因是灭火器所充装的ABC干粉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认定,并依据相关法律将该案件作为刑事案件移交公安部门。  相似文献   
73.
介绍了在识别中子弹爆炸与小型原子弹爆炸的过程中,对弹型识别判据2——“基于探测距离R和早期核辐射中γ辐射周围吸收剂D*(10)的弹型识别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74.
本文分析了民爆行业安全标准的现状,介绍影响民爆行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从制定急需安全标准、建设安全质量标准体系、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等角度,论述并提出建立与完善开放的、动态的民爆行业安全标准体系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75.
本文运用刚塑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在爆炸载荷作用下固支梁的全塑性动态断裂过程。在爆炸载荷作用下,固支梁将首先在固支端进入塑性变形,当固支端塑性铰转角达到其临界值,或固支端处初始裂纹尖端张开位移达到其临界值时(如果固支端有初始裂纹的话),固支端将产生开裂和裂纹扩展。本文解给出了在动态断裂过程中固支梁裂纹扩展长度、裂纹扩展速度以及梁的轴向约束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给出了不同载荷幅值下梁的启裂条件和止裂条件以及最终裂纹扩展长度和最大挠度。该分析解也适用于固支筒形弯曲板的断裂问题。  相似文献   
76.
本文研究大压力平面加载作用下高抗力结构的抗爆特性。从力学分析着手,详细研究了围岩、回填层、钢筋混凝土衬砌三者各自的受力变形,振动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得出了一些具有一定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77.
瞿东来  李学军 《防化学报》1996,7(3):36-40,47
在探讨地面化学爆炸声源识别方法的实践中,对比试验了基于相关分析的模板匹配法和特征相关法,表明特征相关法在分类识别能力,特征库建立及占用容量,经济投入和工作量等都优于模板匹配方法。  相似文献   
78.
翟东来  李学军 《防化学报》1995,(4):83-87,96
较系统地讨论了形成地面化学爆炸声学效应信号3个主特征--爆炸声主频、爆炸声包络丰度和破片轰声基频-各种计算方法,这是设计爆炸声源识别器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79.
本文着重分析研究在爆炸焊接过程中,三个不同边界区域边界效应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对如何消除国边界效应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探讨,从而针对目前爆炸焊接普遍存在的这三类边界效应问题,我们通过优化爆炸焊接工艺参数,采用爆炸切焊法,即融爆炸切割技术与焊接技术于一体,消除了边界效应的影响,使焊接复合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80.
针对一体化弹丸弹托易分离性和轻质化的设计要求,构建弹托迎风窝参数化外形模型,基于激波和膨胀波理论建立弹托气动力计算模型;以弹托分离加速度和弹托质量综合最优为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对弹托迎风窝的外形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得到弹托迎风窝的优化外形。以中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弹托设计为例,采用提出的优化设计模型对其迎风窝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采用基于动网格技术的弹托分离仿真模型验证其最优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优化模型能够得到最优的弹托迎风窝结构;针对现有的中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可进一步对其弹托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分离快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