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1.
李建伟 《环球军事》2014,(17):62-63
如今的刘公岛,已成为胶东半岛上闻名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昔日的水师提督署,已变为人们缅怀先烈的纪念地。 开放参观景点众多 北洋水师公所门前,“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九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博物馆位于刘公岛原北洋海军提督署内,是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馆现在开放的参观景点有北洋海军提督署、丁汝昌纪念馆、北洋海军将士纪念馆、甲午海战馆、水师学堂、刘公庙和龙王庙等,总面积达十多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42.
徐平  王子钰 《军事史林》2014,(10):28-33
甲午战争中国为什么失败?以往国人找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从中日两国甲午战争期间军事领导机构设置、领导成员配备等情况看,中国明显处于劣势.这也可以看做是最终导致中国战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3.
陈巍 《军事史林》2014,(9):47-50
一、对大清帝国备战的提出 日本明治政府建立后,由于国力有限,所以建立的陆海军只能自保而已,断无与大国进行战争的可能,而海军尤弱。1882年朝鲜“壬午兵变”之后,大清国对朝鲜的控制比日本有优势,并且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军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44.
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不仅是一场军事力量上的较量,也是一场话语上的较量,日本发动了强大的舆论宣传攻势,制造出一系列“文明战胜野蛮”的伪象,而备受侵略的中国却声音微弱,在侵略面前丧失了话语权,深陷被动.  相似文献   
45.
日本早在明治初期就已经意识到军事地图对一国安全的重要,并有预谋、有组织地对华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侦察与盗绘。最初,日本通过秘密派遣军事谍报人员收集西方国家和中国绘制的中国地图,再辅以考察民情、采集信息等形式对这些地图加以详细标注、编辑,进而获得兵要地图。19世纪80年代后,日本加速了对中国的盗绘,并赶在发动甲午战争之前基本绘制完成了"清国二十万分之一图",为侵华日军提供了重要的"导航"装备。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进一步组织了规模庞大、组织严密、计划周详、人员专业化的第一次临时测图部,使盗绘地图的精度提高到了"五万分之一"。其所盗绘的地图不仅成为侵华战争的前锋,客观上也成为其推行殖民统治的利器。  相似文献   
46.
甲午遗恨 1895年1月30日凌晨,寒风凛冽。黄海海面波涛起伏,一排排的海浪有节奏的拍打着荣成湾的海岸。乘着夜色,12艘日本军舰分为两个梯队,沿海岸扑向威海卫,扑向刘公岛要塞,企图彻底歼灭集结在军港内的北洋海军舰队。自甲午战争爆发以来,北洋海军接连失败。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东沟一战,北洋舰队败北;11月22日,旅顺基地失陷。北洋海军退守刘公岛海军基地,在提督丁汝昌的指挥下,众志成城,伺机与日军决战。刘公岛要塞森严壁垒,有海岸、海岛、陆地炮台近20座,各种口径的大炮60余门。军港内有定远、威远、济远、来远、平远、靖远、广丙等7艘战舰,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6艘炮舰,还有13艘鱼雷艇。  相似文献   
47.
许华 《军事历史》2016,(5):53-57
120多年前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和东亚地区战略格局的形成及其后续发展,均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本文拟结合海权理论,从政治、经济、工业技术和海军海防战略等四个方面,对甲午战争与北洋海军失败结局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8.
2006年2月20日,中国农历的春节假期刚刚结束不久,由于时值传统的旅游淡季,位于山东半岛东端的海滨小城威海街头显得有几分冷清。这天清早,一行来自日本的特殊"游客"出现在威海港北码头旁的"定远"纪念舰上。作为接待者之一,笔者伴随了这次日本NHK电视台《明治》摄制组在"定远"纪念舰拍摄的全过程。寒风中,日本工作人员只是为了摄取一段短暂的"定远"纪念舰全貌影像,不惜大费周章,甚至专门租用船只从海上拍摄,这些异乎寻常的认真举动,引起了笔者的兴趣。更让笔者感兴趣的,则是NHK大型纪录片《明治》的诉求。创作者认为,今天已然高度现代化的日本,正面临着诸如享乐主义盛行、年轻人缺乏进取心、思想固步自封等诸多社会问题的严重挑战,而百年前使得日本自立于世界的明治时代中,充满了值得今天日本人汲取的教益,今天的日本人应当向明治人学习,做回"明治人"。在纪录片创作方看来,"定远"纪念舰寓意着今天中国人还在缅怀、反思中国曾经的近代化运动,恰好是纪录片中可以反衬今天日本应当注重自己历史上近代化运动的事例。就在这次交流中,一部电视剧的名字出现在笔者面前,制作人员称,NHK电视台除纪录片《明治》外,还会采用更容易受大众关注的电视剧形式,将司马辽太郎的历史小说《坂の上の雲》——一部同样回忆明治时代日本往事的文学作品搬上荧屏。2009年末,NHK电视台开始播出中国译为《坂上之云》的电视剧,多少有些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是,透过网络的传播,这部涉及近代中日两国海军建设竞赛,以及中日甲午战争的电视剧第一时间出现在中国观众眼前,而且受到了丝毫不亚于其本国的炽热关注。  相似文献   
49.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制定了相关战俘政策,包括:为战俘营命名、为战俘营选址、设置战俘营规模和管理规定、规定战俘待遇以及战俘营管理月报制度等。甲午战争中日本制定的战俘政策是其后历次战争,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所制定的战俘政策的原点和基础。日本战俘政策是配合日本长期对外战争舆论宣传的重要手段,为日本在国际上获得了"文明国"的声誉而得到国际社会的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