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5 毫秒
21.
前几天,看了一个讲洗手的健康节目,从洗手的重要性到如何正确洗手,讲得头头是道。几个一起看节目的人感慨地说,洗了几十年手,想不到还有这么多学问,以后还真得好好学习。看完节目,我想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吴勇  方圣明 《政工学刊》2004,(10):38-39
一、确立通过战争解决矛盾纠纷的规范。战争是政治、经济、文化、外交、领土资源及意识形态等综合矛盾的产物。矛盾的解决方法也是综合的,可以通过诸如司法仲裁或由国际组织解决等和平方式解决,也可以通过战争解决。法律对特定矛盾纠纷该如何解决进行了规范,对通过战争解决矛盾  相似文献   
23.
回顾近年来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与地区性武装冲突,成功的海上封锁作战行动已经由最初的只能达成战术、战役目的,发展到可以达成战略目的;海上封锁的形式由单维的水面封锁,发展成水面、水下和空中一体的多维封锁;由单纯的封锁与拦阻,发展到封、打结合等多种形式;由原来的近海距离封锁,逐步向远距离封锁或二者有机结合的封锁渡海;海上封锁力量也由原来海军一家实施,发展为多军兵种共同的作战行动。同时,许多成功的海上封锁经验对于我们在未来战争中实施有效的海上封锁行动,达成国家的战略目的,扼制敌方战略企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实践证…  相似文献   
24.
特种作战古今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种作战是为了达到国家政治、经济目的或实现战略、战役、战斗的特殊目标,使用特种作战部队、分队或临时组建的特种作战力量,对敌实施的非常规军事行动。特种作战包括:特种侦察、扰乱敌后、破坏设施、实施突然袭击、反恐怖和进行心理战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战争形态的逐步演变,特种作战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作战使用将更加频繁。面对当今世界的复杂局面,特种作战以其精干、灵敏、迅速和高效取代常规的大兵团的军事干预行动,成为解决当今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争端的一种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手段,已经从战争的“配角”走向战争的“主角…  相似文献   
25.
从早年与民用技术的共生共长到与之分道扬镳后的独自演变,军事技术经历了冷兵器、热核兵器、机械化兵器时代,迈入了信息化兵器时代。原始的“矛、盾、车、旗”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运用军事高科技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回顾军事技术漫长的发展历程,我们即可清楚地认识到军事技术进步对作战的影响。可以说,从作战规模到作战主体、作战节奏、作战目的、作战样式,一切都是伴随着军事技术的进步而发生了嬗变。一、军事技术进步与作战规模在冷兵器时代,由于通信技术的落后,无论是从参战人数,抑或从战场范围来衡量,作战规模都不大,即使是双…  相似文献   
26.
经胡主席和军委批准,总政委托国防大学于9月20日至27日,举办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理论研讨班。参加这期研讨班的同志普遍反映,时间短,收获大,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明确了责任,增强了动力。研讨班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7.
翻译是一门科学。它有其客观的标准,即“信、达、雅”。翻译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它更是一门艺术,即形似、神似和可译性。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艺术的手法对待翻译,从而达到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8.
《云南国防》2001,(3):47-47
美国五角大楼的一份报告宣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计划利用空间为军事和政治目的服务,并正在研制一系列能够攻击美国卫星的高技术武器。  相似文献   
29.
聂云 《当代海军》2001,(9):12-12
长期以来.英国海军与美国海军有着不同一般的关系,双方经常进行技术交流和其它项目的军事合作。6月初,英国海军刚刚研制出来的第一艘三体战舰“海神”号开始出访美国.停泊在美国东海岸的军港里,与美国海军展开了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30.
自北京的安顿出了本《绝对隐私》后 ,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隐私热” ,各类与隐私有关的书籍纷纷出笼。揭开被出版商炒得火爆的种种“隐私”的面纱 ,不难发现 ,其目的无非是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 ,暴露、挖掘、编造所谓的隐私牟取暴利。与此不同 ,另一类“隐私”在基层单位也颇有市场。笔者试录几例 :某连按上级要求组织官兵点验 ,轮到新战士小王时却遇上了麻烦。小王紧紧抱着皮箱 ,振振有词地说 :“这是私有财产 ,纯属个人隐私 ,你们无权检查。”弄得连队领导哭笑不得。此曰“无权过问”隐私。某部司务长借工作便利 ,与菜场女老板打得火热 ,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