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3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902篇
  2013年   1197篇
  2012年   1252篇
  2011年   1209篇
  2010年   1023篇
  2009年   1135篇
  2008年   1161篇
  2007年   1140篇
  2006年   992篇
  2005年   1080篇
  2004年   1037篇
  2003年   799篇
  2002年   804篇
  2001年   603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构建了一个科学开放的方法论体系,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基本原则和合理途径.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灵活运用,这对新时代中国国防经济建设的研究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992.
“四史”学习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促进高职院校的“三风”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应结合“四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三风”建设,把“三风”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抓手,将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师生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本文从“四史”学习教育对高职院校“三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出发,总结了以“四史”学习教育促高职院校“三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93.
张璐 《中国军转民》2024,(5):181-182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党团班级一体化建设的创新工作模式探索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该模式旨在通过融合党的建设、共青团活动与班级管理,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探索党团班级一体化建设的创新工作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职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马敬 《中国军转民》2024,(7):161-162
本文从把握“四史”教育的育人内涵来着手以明确“四史”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的价值和方向,通过对“四史”教育第二课堂现状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四史”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5.
孙雯 《中国军转民》2024,(7):138-139
本文旨在研究电力企业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文章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阐述了电力企业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另一方面分析了电力企业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互动机制。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强电力企业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互动关系的建议,以期为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黄高成 《国防》2005,(11):52-53
预备役军官是国防后备力量骨干和预备役部队人才建设主体。然而从当前对这支队伍的管理看,不少环节还存在着管不好、管不到位的情况。对此,军地双方应共同努力,尽快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操作性强、实用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为预备役军官队伍的教育管理奠定坚实的组织和制度基础。一、建立履职督察机制,充分发挥军地共管的整体合力预备役军官大多是地方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或部门负责人,有的虽服过现役,但离队时间较长;更多的则缺乏从军经历,没有经过部队的严格摔打,如果对其放松管理或降低标准,将难以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需求。为此,必须…  相似文献   
997.
蒋崇安 《国防》2005,(11):56-57
预备役部队要履行好肩负的使命任务,就必须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为“不变质”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为“打得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一、强化“军魂”意识,确保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是战时首批动用、全程使用的骨干力量,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才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发展,才能做到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服从党的指挥。各级要始终把铸牢“军魂”意识作为最高的政治责任和政治要求,落…  相似文献   
998.
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对国防动员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切实加强对国防动员工作的领导,认真搞好统筹规划,努力推动国防动员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加强国防动员工作的重大意义国防动员工作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增强应付战争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长期的实践证明,国防动员工作不仅是一项军事工作,而且是一项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工作;不但能产生军事效益,而且能产生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  相似文献   
999.
孙树安  谢云岭  吴红星 《国防》2005,(11):12-14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引发了以信息为“基因”的新军事变革,孕育了以信息为主导的信息化战争形态,并牵动着国防动员向信息化演变。结合新军事变革的时代性、信息性和集成性,深刻认识国防动员信息化的本质与特征,是正确把握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特点与规律,实现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科学性的基本前提。一、国防动员信息化的本质属性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国防动员各要素进行信息化改造的过程信息化是相对于工业化而言的,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把信息技术完全融合到当代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国防动员信息化,是指国防动员领域的…  相似文献   
1000.
孙淦 《国防》2005,(11):19-20
加强地方党委、政府对武装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是新时期与时俱进地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和制度,不断加强对武装工作的领导力度,促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深入发展,为“打得赢”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一、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党管武装工作水平在过去战争中,民兵预备役人员主要是扮演一些前运后送、伴随保障的角色,地方党委、政府对武装工作的领导多体现在参战支前、后方动员等方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战场已连为一体,前后方的界线日趋模糊,敌对双方的较量转变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