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九一三”事件后,针对林彪集团对军队建设的破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做出加强基层建设的决定。为此,全军基层单位深入进行了思想教育、按照条令条例抓管理、开展“尊干爱兵”活动、调整基层干部和战士的生活待遇、关心基层干部战士的进步成长等活动。这些活动开展于“文化大革命”动乱之中,对于增进官兵团结、提高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能够爬格子做文章,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记得那次是10年前,我跟随首长到基层编兵单位检查营连部建设情况,一名乡镇武装部部长拿出他发表的文章让我们看,都出自《东北后备军》杂志。可就那么一眼,让我对这本杂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拿在手里舍不得放下,返程时还特意带回了几本。那是我第一次结识《东北后备军》,内心深处便多了一份向往,梦想着能让自己的作品也能登于杂志之上。  相似文献   
33.
武警年鉴的编纂工作是武警部队建设的重要方面,抓好这一工作要有创新意识:一要深化思想认识,着力拓宽武警年鉴的服务领域;二要强化精品意识,倾力打造武警年鉴的名优工程;三要亮化自身特色,全力提升武警年鉴的文化品位;四要优化造血功能,大力培养武警年鉴的人才方阵。  相似文献   
34.
沈江  张学功 《国防》2008,(6):44-44
新疆某预备役师直属队工兵营针对现役编制人员少、专业任务重的实际,按照上级要求,因地制宜,积极协调,与天筑集团、路桥公司等编兵单位联合建立了应急维稳处突领导小组和专业应急分队,具体明确了各方职责、任务,制定了完备的应急预案,并多次开展检验性演练,  相似文献   
35.
与《中国民兵》杂志结伴20多年,在我即将退休前,老有一种说不出的牵挂。当我意外扶得一份厚礼时,一下了却了我心里的那份牵挂。  相似文献   
36.
去年5月,从海岛连队调到军分区宣保科负责宣传工作后,从未接触过武装工作的我,真有些不知所措。我想,一个武装工作的外行也必定不是军分区宣传工作的好手,为此我心中暗暗着急。当我苦苦思索如何尽快打开工作局面时,《中国民兵》犹如暗室里进射的一道亮光,一下子让我看到了希望。第一次品读,它就让我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37.
4年前,我调到江苏省灌云县人武部工作,接触了《中国民兵》之后,便对其情有独钟。倏忽4年,它已成为我的精神食粮。看后我按顺序排列,按月收藏。如今被我当成“宝贝”的《中国民兵》和其他报刊资料,占据了我宿舍空间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38.
无言的老师     
去年底,广东省军区在对各县(市、区)人武部的“四个基本”建设考核中,平远县人武部民兵政治教育所取得的出色成绩,我认为应归功于《中国民兵》这位无言老师的辅导。  相似文献   
39.
在我的办公室里,存放着编辑部寄来盼13本精装的《中国民兵》,它见证了《中国民兵》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相似文献   
40.
钟志明 《国防》2005,(9):21-23
现役部队扩编动员是部队为满足遂行任务需要,按战时编制补充人员和装备物资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是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的关键环节,是迅速扩充战斗力的有效途径。省军区系统作为保障现役部队扩编动员的主要职能部门,必须以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特别是应急作战需求为牵引,扎扎实实做好相应准备。本文主要围绕现役部队扩编兵员动员问题谈几点认识。一、围绕“需求”搞储备,解决好“储补一体”的问题信息化条件下的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求现役部队扩编兵员动员准备,打破传统的以陆军为主的兵员储备结构和动员模式,把参战诸军兵种所需扩编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