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为了使狙击步枪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通常要用试枪的方法检查武器的射击精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武器要按照矫正射效的原则、要求及方法进行矫正,使其恢复良好的技术状态。本文从试枪和矫正射效的四点要求和三条原则出发,归纳出矫正射效的"打、套、求、量、算、修、记"七字方法,并且对试枪和矫正射效的时要把握的四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2.
随着装备中基于复杂数字电路的嵌入式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装备中电路系统的可测性设计(DFT)已成为装备可测试性设计的重要内容。IEEE 1149.1作为一种标准化的电路可测性设计方法,弥补了传统电路测试方法存在的缺陷,为复杂的互连电路提供了一种非入侵的测试手段。首先简述了可测试性设计和边界扫描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从边界扫描测试链设计、提高测试覆盖率和优化电路网络几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几种装备电子系统的电路可测试性设计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3.
走警民融合式联储联供、联合实施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的路子,应根据重点区域、重点方向以及任务实际和环境特点等有针对性地选择保障区域;建立健全联储联供保障体制,实现物资联储联供保障的联建和物资保障任务的一体联动;搞好日常维护,加强平转战训练,确保联储联供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34.
军政军民联合应急指挥体系,是着眼国家战时军事需求,立足平时应急需要,依托现行国防动员体制,建立的组织严密、指挥高效、反应快速、功能多样的"军地一体、平战结合"应急指挥体系。随着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的变化,以军事安全为主的传统安全威胁影响相对下降,一些涉及国家安全稳定的非传统  相似文献   
35.
靶场实时测控软件系统验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时测控软件系统具有信息流量大、接口关系复杂、实时性强、可靠性高等特点.根据软件工程的标准和靶场测控系统的工程实践,将靶场测控软件验收方法归纳为三个验收阶段(自行验收阶段,评测验收阶段,联试、校飞验收阶段)和一个验收会的验收模式.该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已经在靶场得到应用,较好地满足了靶场实际需求,解决了靶场实时测控软件验收的难题,并可作为靶场测控软件系统和其它测控设备软件系统验收的参考.  相似文献   
36.
文章在对军队物资筹供改革进行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逐步建立起“军地物资联供”物资保障新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37.
做好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区经济动员,必须建立权威高效、顺畅协调的指挥机制;必须建立结构合理、划区支前的保障力量部署体系;必须建立军地联供、灵活多样的物资保障网络;必须建立多维立体、相对稳定的运输保障体系;必须建立突出重点、覆盖全区的卫生支前保障网络和资料完整、信息畅通的经济动员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38.
快速斑点免疫结合试验以微孔滤膜为载体,通过渗滤和毛细管作用,使抗原抗体快速进行反应,而且不需任何仪器与设备,从而使检测方法更为简便迅速。综述了几种常见快速斑点免疫结合试验研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39.
本文对邓小平在中国改革过程中反复倡导的鼓励试、允许看、不争论三大策略作了一个简要的分析。借助于中国改革的独特背景,讨论了这些策略的成因、内涵及对中国改革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0.
刘国辉 《国防》2010,(11):52-53
新形势下,军警民联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已逐渐成为常态化应急行动样式。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个大类,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