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安静型夹芯复合材料舵设计及其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夹芯复合材料各层材料的选择,以及夹芯复合材料壳的结构设计,提出了夹芯复合材料的设计方案和制作工艺。并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复合材料壳在流体压力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以及在瞬态载荷作用下壳的振动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夹芯复合材料壳满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同时振动水平与钢比较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离散变速趋近律抖振机理及鲁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基于离散变速趋近律的变结构控制设计问题.利用不等式形式到达条件研究变速趋近律的抖振机理,并对其鲁棒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只要不确定因素有界,即可保证闭环系统的鲁棒稳定性,而通过调整变速趋近律自身参数,可以避免抖振并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将理论成果用于某型船舶航向自动的设计,实验结果证实了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渡河器材的工作条件出发,提出了对渡河器材水上推进系统的要求,并介绍可满足上述要求的新型浆的特点,主要结构原理和应用现状,该浆在某渡河器材上应用后获得了十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正横布置的潜艇发射装置在发射鱼雷诱饵时,有可能与发射艇的尾部相碰撞,分析了诱饵在发射管内的运动,建立了诱饵发射后在脱离发射管阶段及在初始弹道阶段的弹道数学模型,并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分析了不安全的内因,提出了为了保证诱饵发射的安全,应合理确定发射时的艇速、诱饵出管速度、合理选择角和操方式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依据减摇状态空间模型,推导减横摇广义预测控制律,在速约束的条件下,采用二次型规划计算控制量进行减横摇控制.对某一船舶在典型航行工况下进行了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可取得35%~45%的减摇效果,而且对横摇角速度与横摇角加速度也有40%左右的减小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某型采用格栅进行控制的巡飞导弹进行了侧向动态特性分析;通过对飞行时格栅偏转提供的偏航与倾斜控制力进行研究,采用小扰动线性化理论对气动力、气动力矩与运动方程进行了线性化,选取巡飞初始状态为特征点,计算了该状态下各系数的值,建立了侧向扰动运动方程组;由扰动运动方程组分析了自由扰动运动的稳定性和运动特点,求得以偏为输入的各偏量传递函数,得到阶跃偏转下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在该状态下,巡飞导弹具有侧向稳定性,倾斜转弯的机动能力要远远大于侧滑转弯。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便携式防空导弹面偏转运动的数学模型,包括正弦偏转运动、不带零位脉冲调宽偏转运动和带零位脉冲调宽偏转运动,推导了相应的等效偏角矢量的公式,对比了3种面偏转运动对导弹性能的影响,所得结果对导弹设计中机的选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固定二维弹道修正弹的网格划分方法,分别建立非结构网格和结构网格模型。应用Fluent软件对所得网格模型进行数值计算,获得修正弹在不同马赫数下的气动参数。对所得气动参数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不同马赫数下更准确的网格模型。分析结果表明:2种网格模型均可应用于修正弹的气动数值计算,但在准确性方面,结构网格模型更适用于跨声速条件下的数值计算,非结构网格模型更适用于高声速条件下的数值计算。在不同条件下,将2种模型结合起来进行数值计算,会得到更加准确的气动参数。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二维弹道修正组件小型化设计要求,设计了3种二维弹道修正组件模型,应用Solid Works软件和ICEM软件分别建立3种修正组件的实体模型和网格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气动特性数值计算,将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不同修正组件模型参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修正组件尺寸的减小会增大阻力系数;片形状和尺寸对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影响较小,但是对滚转力矩系数影响较大,矩形结构的片对片周围气动特性会产生不利影响;在满足修正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缩小片面积来降低机控制难度,提升飞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型鱼雷海上实射训练中出现的航行异常问题,利用建立的鱼雷水下空间弹道数学模型,对该型鱼雷不同管制角下的初始弹道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潜艇在潜望深度发射该型鱼雷时,鱼雷需设定管制角以防止出现跳水或沉雷现象;设定的最佳管制角为向下0.5°,且随着设定深度的增大,鱼雷初始弹道过渡过程越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