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针对现有手指静脉结构描述方法无法充分描述手指静脉结构中具有显著性和稳健性的线结构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样条的手指静脉结构描述方法。对于细化后的手指静脉纹路,采用线段扫描方式获取各静脉分支上目标点的坐标集合,用B样条曲线拟合各条静脉分支,求取各B样条曲线的控制点坐标,用其描述手指静脉的线结构。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描述手指静脉结构误差小、存储空间占用小,可以有效描述手指静脉线结构,并提高手指静脉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42.
《兵团建设》2012,(12):49
北魏孝文帝时期,彭城王元勰是孝文帝的弟弟,孝文帝十分信任他,他对孝文帝也很忠诚。这年3月24日,孝文帝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就对元勰说:"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嗣子年幼弱小,江山社稷就全依靠你了。"接着,他诚恳地告诫元勰:"霍光、诸葛孔明,都能以异姓臣子的身份,接受顾命托孤,何况你是亲属贤臣,怎么  相似文献   
43.
蔡斌  谭显伦 《国防》2012,(4):22-23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无“网”不胜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未来战争中,国防动员只有依托信息和网络技术,才能实现快速反应、精确高效.目前,国防动员综合保障能力发展不平衡,与经济社会水平和应急应战快速动员的要求不适应,其重要原因是信息网络技术嵌入使用不到位,从而成为制约国防动员“快”起来的“瓶颈”.一是动员资源信息管理技术滞后.  相似文献   
44.
20世纪80年代以前,1959-1961年的大饥荒书写成为当代文学作品的重要题材之一,其中右派知识分子的"饥饿"体验更是受到作家的关注。本文仅就张贤亮的《绿化树》和智量的《饥饿的山村》两部描写"右派"在饥荒年代农村生活的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文本对饥荒生活的呈现方式和对女性的态度,进而探讨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以及在80、90年代不同的自我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45.
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身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的指导中,教师主要表现出三种身份:一为教育者身份,二为教育者与游戏者揉合的身份,三为游戏者身份。教师在观念上认可并向往游戏者身份,在行为上却彰显教育者身份而忽视游戏者身份。为了使教师在角色游戏中更好实现游戏者身份的指导,需要确立游戏者身份规范。  相似文献   
46.
对身份验证的易仿造和易篡改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采用数字水印技术来保证身份验证的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阐述了一种采用非对称密码体制的数字水印应用策略,并以在某部队的具体应用为背景实现了一套对身份验证进行散列、数字签名,然后再通过数字水印技术将信息隐藏入验证系统的方案.该方案有效地确保了部队信息传输的保密性、交易者身份的确定性、数据交换的完整性以及发送信息的不可否认性,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48.
贾青吉 《国防》2001,(9):60-60
按照中央有关文件规定:“人民武装部的一名主官参加同级地方党委常委,一名主官参加同级人民政府常务办公会议”。这是  相似文献   
49.
证据理论与模糊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身份估计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点研究了在数据融合身份估计领域中D-S证据理论与模糊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方法是对Beyes决策检验法的推广,证据理论比概率论满足更弱的公理系统,并且在区分不确定与不知道等方面显示了很大的灵活性,但是在基于证据理论的身份估计融合中,基本可信度的分配是一个与应用密切相关的问题,也是实际应用中最难的一步。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来处理证据理论中的基本可信度分配问题,并对几种空中目标进行了身份估计数据融合,经计算机仿真实验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0.
狄更斯在其作品中大量描写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对劳苦大众的压榨与剥削,尤其关注当时身心俱受迫害的底层儿童。在寄予他们深切同情之余,狄更斯猛烈抨击了使这些儿童深受伤害的资产阶级教育制度。本文通过梳理狄更斯的教育观、其作品所揭露的英国19世纪教育制度的弊病,结合19世纪初英国初等教育改革,探讨狄更斯在英国19世纪初等教育变革中的角色,厘清其颇具争议的教育"革命者"和"改良者"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