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针对自动装弹机故障难以检测、现有检测方法重复开发和利用效率不高等现象, 提出了自动装弹机开放式自动测试系统的概念, 分析了检测系统硬件和软件构成, 详细讨论了通用检测平台的功能组成, 为军用和民用产品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2.
二维超声速混合层的大涡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二维超声速混合层流动进行大涡模拟。采用五阶精度的WENO格式求解大尺度涡的控制方程,小尺度涡的作用采用Smagorinsky亚格子模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再现了二维超声速混合层拟序结构,计算得到了涡组对、合并等现象。通过对流场不同位置压力振荡历程的频谱分析,对超声速混合层中的谐波变化规律作了初步探讨。计算得到的速度剖面的时均统计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53.
为了充分地调度好编队全部的抗导资源,实现抗导弹群的成功概率最大,在利用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对编队协同反导决策方案各指标值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将"模糊优选理论"与"协同学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求解了在反舰导弹到达强度与舰空导弹的单发杀伤概率在不同值的情况下,编队协同反导决策方案的隶属度,为编队指挥员进行反导决策方案的优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基于熵权灰关联法的基地防空作战方案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军基地防空作战方案优选问题是海军基地防空作战指挥决策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一个多目标(指标)决策问题。尝试将熵值理论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结合,建立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有效地解决了权重分配偏差问题,并在分析作战指标的基础上对待选方案进行加权关联度排序,从而得到总体方案最优排序结果。  相似文献   
55.
本文对非线性的三维涡度方程单向周期问题构造了一种新的谱——差分格式,并证明了格式的稳定性和收敛性。  相似文献   
56.
文中通过分析信息在短环中传递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选择更新的简化LDPC译码算法。该算法可以通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短环对译码的影响来降低译码运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二元以及多元LDPC码,该算法相对于BP算法只有少量性能损失。  相似文献   
57.
基于知识的模型表示是信息管理系统,特别是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基础。根据模型管理和模型建立动态性原则的要求,提出了模型知识化的框架表示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8.
针对攻击机对地攻击的目标选择问题,提出了目标攻击优先权的计算方法,将正负理想方案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融合并引进熵权的思想为各项优先权赋值,避免了权值确定过于主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目标选择的模型,为飞行员对地攻击目标选择提供了辅助决策,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仿真结果也说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9.
从对运载能力影响角度开展固体运载火箭发动机推力向量控制系统比较分析研究。设计了三种采用不同发动机推力向量控制系统的多级固体运载火箭方案,将增广乘子法与共轭方向法相结合,对固体运载火箭上升段弹道进行了优化设计,给出运载能力评估结果。研究表明,起飞质量均为50 000kg,目标轨道均为300km太阳同步轨道时,采用栅格舵和侧喷流作为推力向量控制系统方案,比采用燃气舵和侧喷流作为推力向量控制系统方案,运载能力提高70kg,比各级固体发动机全部采用摆动喷管控制方案,运载能力提高115kg,为固体运载火箭总体方案论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
针对光滑粒子动力学主要计算量是近邻粒子搜索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分解的光滑粒子动力学并行计算方案。利用该方案可以方便地将任意串行光滑粒子动力学代码并行计算,而且每一个时间步内的信息传递量只和粒子总数有关,而和粒子的分布无关,因而特别适合于自由表面流动等大变形问题的并行数值模拟。对一个粒子总数为40万的三维溃坝问题的模拟结果表明:此方案能达到的最大加速比约为16,这一结果可能比空间分解方案(不考虑动态负载均衡)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