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201.
提出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雷达无源定位技术。利用多无人机平台对雷达网进行航迹欺骗,需要对网内的雷达进行定位以达到精确欺骗干扰的目的。但飞行器在飞行过程量测噪声较高,传统的时差定位方法无法满足定位精度的要求。对于时差定位的非线性时变模型,提出了利用时变扩展卡尔曼滤波对雷达位置进行跟踪定位的方法。仿真结果显示,利用扩展卡尔滤波进行无源定位可以在高噪声背景下有较好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02.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跟踪技术研究在空天防御系统中具有重要军事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综述了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跟踪中的目标运动建模、目标跟踪算法等研究内容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这类目标跟踪存在的问题,结合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探测跟踪需求,指出了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跟踪技术的研究思路,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3.
针对潜航器自主惯性导航误差随时间不断增大的问题,研究了基于运载器、信标中继、海底固定基站的国外潜航器的典型导航定位方法。通过水声通信方式,运载器、信标中继站将其卫星精确定位数据发送至潜航器,或海底固定基站接收到潜航器发射唤醒信号后,量测相关信息并发至潜航器。潜航器被动接收水声通信数据,并对其进行综合处理,实现潜航器在水下隐蔽工作模式下对自身位置的实时修正,提高潜航器导航定位精度,具备较强的工程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204.
无人机对未来防空作战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未来防空战场中,无人机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空中威胁。阐述了无人机的现实威胁,分析了无人机对防空作战的影响,探讨了抗击无人机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205.
CAN总线在装甲车辆故障诊断与状态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装甲车辆内部设备种类繁多、故障机理复杂且缺乏较为全面的实时在线故障诊断与状态检测手段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网络化在线故障诊断与状态检测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了CAN总线通信网的短帧应用层协议开发以及系统实现。该系统具有实时数据采集、在线故障诊断和状态检测等功能,且扩展性强。该系统通过了实车试验,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6.
针对现代海战中空袭目标的特点,确定雷达哨舰在编队对空预警中的前出阵位。论述了雷达哨舰在编队对空预警中的使用原则,分析了影响雷达哨舰前出阵位的各因素,建立了雷达哨舰阵位配置和预警机动区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7.0工具仿真计算了模型中各参数对哨舰前出距离和预警机动区面积的影响,得到了雷达哨舰配置的约束条件,可为对编队组织对空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7.
提出了一种在无人机降落并接近跑道的过程中,在已知跑道宽度的前提下,基于单幅跑道图像测量其位姿参数的新方法.通过分析跑道消影点与无人机位姿的关系,得到消影点的图像坐标与姿态角的关系.依据摄像机共线方程,推导出了无人机位姿与跑道的世界坐标方程系数及像直线方程系数的关系.通过合理假设,对位姿参数进行了简化,求解出无人机降落过程中的位姿状态.仿真实验结果证明,方法易于实现,可满足无人机自主降落导航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208.
ABSTRACT

While the drone has become synonymous with the War on Terror, the asymmetric iconography of the battlefield is shifting. Commercially available off-the-shelf (COTS) drones are increasingly prevalent features of global battlefields, employed by non-state actors in both visualising such spaces, and the directing and inflicting of harm. As such usage increases, so too do concerns around their evolving adoption, adaptation, and potential portability into homeland spheres. While cognizant of the range of positive drone applications, it is asserted that drones nonetheless remain simultaneously bound to an inverse potential for exploitation. In examining drone risk, this article approaches the consumer drone through a series of sites and spaces through which it is technically and socially constructed. Reflecting upon industry innovation, community-driven experimentation, and evolving airspace – it calls for greater attention to the drone’s malleability, arguing that understandings of COTS drones must remain attentive to both drone potential and potential drone threat.  相似文献   
209.
对地目标检测与识别是无人机系统典型任务之一,但受限于任务特殊性,往往难以获取足够的目标样本数据以实现高可靠的目标识别.为此,结合人的认知特性,提出一种基于部件模型的小样本车辆目标识别方法,可有效提高无人机感知能力.采用视觉显著性检测与物体性检测相结合的检测方法,提取目标可能区域;采用基于图论的GrabCut方法与最大类...  相似文献   
210.
ABSTRACT

A call for innovation as a means to outpace the acceleration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o bolster capabilities quickly is a central theme of contemporary U.S. Naval Strategy. The need for innovation is accepted, but the integration of readily available technologies into the Fleet is slow. Innovation unfolds according to “Navy-Time,” a cycle lasting between a long-decade and thirty-years. To accelerate the innovation process in the U.S. Navy, the article offers a Concept of Operations for Innovation that outlines how a deliberate process of analysis, weaponisation and integration can move new ideas and weapons into the Fleet in a strategically relevant time-fra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