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片上trace技术弥补了传统调试方法的不足,可以实现对嵌入式软件的非入侵调试.首先分析了当前主流调试方法的不足,论述了trace与断点调试方法互为补充的关系,而后介绍了YHFT系列DSP的片上trace系统TraceDo的功能与结构,并解释了路径trace的原理和工作过程,最后讨论了片上trace的应用.  相似文献   
52.
标准粒子群算法通过线性减小惯性权重系数来调整寻优性能,但缺乏智能化机制易导致算法后期产生早熟或陷入局部最优而产生僵局。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云模型改进惯性权重的混沌交替粒子群优化算法。根据粒子迭代变化关系,采用云模型理论对惯性权重ω进行智能化调整,以平衡其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防止算法产生局部僵局;另外,判定粒子稳定性,对于可能陷入局部僵局的稳定粒子进行混沌扰动,促使其跳出僵局进而向最优位置更新。实验与分析表明,基于云模型改进惯性权重的混沌交替粒子群优化算法能够跳出局部僵局且具有较高的寻优精度,算法接近完全收敛时的平均迭代次数,较现有相关研究分别降低了13.73%~20.11%。  相似文献   
53.
为了解决弹道导弹在高海拔发射场进行飞行试验时的大动压检验问题,提出一种模拟大动压条件的试验弹道设计方法。针对发射场的实际特点,建立残骸再入的动力学模型与落区边界模型;将大动压模拟条件转化为过程约束,提出一种主动段联合优化策略。基于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分别设计了三组满足不同大动压模拟条件和各项约束的试验弹道,并给出了对应的落区调整方案,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设计结果表明,最大动压主要出现在一级,一级最大负攻角增加,则最大动压也明显提高;同时调整发射方位角和二、三级程序角可以保证试验弹道满足弹头落点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54.
针对合成分队不同指挥层级之间的决策交互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主从决策的双层武器目标分配模型。该模型能够体现上下指挥层级之间交互式决策协调优化的特点:上层目标为主攻方向我方遭受威胁最小,下层目标为对敌打击最大。结合合成分队作战决策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一种求解该模型的改进型粒子群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合理有效,改进的求解算法能够获得满意解。  相似文献   
55.
为进一步提高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突防性能,提出高超声速飞行器低可探测性滑翔弹道优化方法。考虑飞行器180°×360°方向的雷达散射截面,针对原数据尖峰多、收敛难的难题,运用高斯滤波法对其进行预处理,既不改变原数据趋势又加以平滑,提高优化问题收敛性能。为使计算所用雷达散射截面数据具备较强的保真性,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方法调用离散数据计算实时雷达散射截面。完成了高超声速飞行器低可探测性滑翔弹道优化问题的建模,以探测概率为目标函数,运用hp自适应Radau伪谱法优化求解,采用逐步计算策略进一步提高优化效率和收敛性能。与传统最短飞行时间弹道对比表明,该方法有效降低了飞行器被雷达发现的概率。  相似文献   
56.
针对电子对抗对空侦察雷达阵地优化配置问题,通过分析雷达站的侦察范围与定位条件,提出双机定位和三机定位的最优配置模式,分别建立双机定位和三机定位的最优站距、定位纵深、配置间隔、阵地高度等相关参数的计算模型。通过对电子对抗对空侦察雷达阵地优化配置问题进行实例计算,表明模型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57.
轻质复合材料及其结构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航天航空飞行器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考察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方形截面桁架在典型弯曲载荷工况条件下的非线性结构承载性能。采用Isight集成平台对桁架结构进行多参数优化设计,获得满足结构刚度和承载性能要求的最轻质桁架结构的几何参数,并分析最优化结构在载荷作用下的结构非线性响应行为。结果表明采用Isight平台对桁架结构进行多参数优化设计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58.
基于遗传算法的涡轮增压器叶轮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优化理论的涡轮增压器叶轮的优化设计方法,论述了以涡轮增压器叶轮能量损失最小为目标函数,以叶轮叶片进口角、进口直径、进口宽度、出口直径、叶片数、出口角为设计变量的涡轮增压器叶轮的优化设计模型及优化计算的方法,数值计算表明,这种算法可以方便地求得具有最小涡轮损失的涡轮叶形参数.  相似文献   
59.
针对VARI-METRIC模型在低可用度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建立基于生灭过程的任意等级、任意层级可修件库存优化模型。通过对各级站点、各类备件需求率与到达率的预测,对每个部件建立其生灭过程模型,并提出基于生灭过程的装备可用度计算方法。以整个保障系统的装备可用度为约束指标,以备件总购置费最低为目标,利用边际算法得到最优备件配置方案,并建立仿真模型对所得优化方案进行评估与调整。结合算例,以仿真结果作为检验标准,选取权威的VMETRIC软件与该解析模型在优化性能、计算精度及适用性上进行对比和说明。结果表明,无论是解析模型还是VMETRIC软件,均存在一定的适用范围,而采用解析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无疑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0.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algorithm for solving a class of queueing network design problems. Specifically, we focus on determining both service and arrival rates in an open Jackson network of queueing stations. This class of problems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used in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but not well solved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the resulting optimization problems. As an example, consider the classic application in computer network design which involves determining the minimum cost line capacities and flow assignments while satisfying a queueing performance measure such as an upper limit on transmission delay. Other application areas requiring the selection of both service and arrival rates in a network of queues include the design of communication, manufacturing, and health care systems. These applications yield optimization problems that are difficult to solve because typically they are nonconvex, which means they may have many locally optimal solutions that are not necessarily globally optimal. Therefore, to obtain a globally optimal solution, we develop an efficient branch and bound algorithm that takes advantage of the problem structure. Computational testing on randomly generated problems and actual problems from a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 indicate that the algorithm is able to solve realistic sized problems in reasonable computing time on a laptop computer. © 2000 John Wiley & Son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47: 1–17, 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