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跳频信号的同步过程是跳频通信系统的关键.针对网形跳频网络中同步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序列的动态双频跳频同步方案.该方案采用混沌系统生成分布式跳频序列,同时引入并行解调器结构实现双频跳变的时序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方案可有效应对慢跳频通信系统中常见的部分频带干扰和强单频干扰,且同步建立过程简单迅速,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  相似文献   
12.
应用载荷直接获取航天器平台的时间和公共测量信息,并不能完全满足载荷的高精度时间基准和共用信息使用需求。一些功能载荷具备向外输出高精度时间和状态测量信息的能力,但硬件接口资源有限。将功能载荷作为FC-AE-1553光纤网络的一个节点,在FC-AE-1553光纤网络中叠加IEEE 1588v2时间同步协议,功能载荷的高精度时钟源能同步给有需求的其他载荷。并在时间同步的前提下,将功能载荷的测量数据如定位数据、姿态数据和轨道数据等共用信息同步发送至网络上的其他载荷节点。通过时间同步与同步发送机制,解决了各载荷对高精度时间和共用信息的需求,弥补了专用信息硬件接口资源的不足。结果表明,与直接利用航天器平台的信息源相比较,当时钟源和共用信息来自功能载荷时,FC-AE-1553网络时间同步之后的时间基准精度和共用信息利用性能高出3个数量级,载荷获取的UTC时间精度达到百纳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多站雷达体系雷达数据光纤传输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实现方法。与传统雷达使用的光纤传输系统不同,而是采用技术较新的基于无源光网络PON的实时数据通信系统,这是无源光网络技术在多传感器实时通信领域的首次应用。在系统设计中利用先进的光电子和在编程技术,实现了点对多点雷达数据光纤传输,提高了信号传输质量,同时系统具有动态接入和扩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识别链路层比特流是否加密,以未加密与加密数据在随机统计特性上的差异为依据,利用随机性检测的方法对加密比特流进行识别.在不同比特流长度条件下对3种典型随机性检测方法的识别率进行了比较研究.针对3种检测方法均对长度较短的未加密比特流识别率较低的问题,在块内频数检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块内码元频数抽样的比特流预处理方案,以及块内频数检测最优分块长度选择方案,并对预处理方案对识别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可以显著提高块内频数检测对未加密比特流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5.
We consider a processing network in which jobs arrive at a fork‐node according to a renewal process. Each job requires the completion of m tasks, which are instantaneously assigned by the fork‐node to m task‐processing nodes that operate like G/M/1 queueing stations. The job is completed when all of its m tasks are finished. The sojourn time (or response time) of a job in this G/M/1 fork‐join network is the total time it takes to complete the m tasks. Our main result is a closed‐form approximation of the sojourn‐time distribution of a job that arrives in equilibrium. This is obtained by the use of bounds, properties of D/M/1 and M/M/1 fork‐join networks, and exploratory simulations. Statistical tests show that our approximation distributions are good fits for the sojourn‐time distributions obtained from simulations. © 2008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8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article, we propose a branch‐and‐price‐and‐cut (BPC) algorithm to exactly solve the manpower routing problem with synchronization constraints (MRPSC).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vehicle routing problems (VRPs), the defin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MRPSC is that multiple workers are required to work together and start at the same time to carry out a job, that is, the routes of the scheduling subjects are dependent.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synchronization constraints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the MRPSC significantly and makes the existing VRP exact algorithm inapplicable.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valid inequalities for the VRP or its variants, so far we can only adapt the infeasible path elimination inequality and the weak clique inequality to handle the synchronization constraints in our BPC algorith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t the root node of the branch‐and‐bound tree show that the employed inequaliti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ower bound of the problem. Compared with ILOG CPLEX, our BPC algorithm managed to find optimal solutions for more test instances within 1 hour. © 2016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63: 138–171, 2016  相似文献   
17.
面向 MPP Fortran 的程序自动并行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MPPFortran是由Cray公司推出的一种较有代表性的数据并行语言,本文首先介绍了MPPFortran的主要特点,然后,以该语言为例,对面向MPP系统程序自动并行化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D-S证据理论的组合规则是反映两个证据联合作用的法则。为了得到多个证据源的最终目标属性判决,提出了一种推广到多维同步合成计算的D-S组合规则。详细分析了多维同步融合的情况,提出利用多维同步融合的确定性因子来代替D-S组合规则中的不确定性因子进行融合,避免计算大量无实际意义的联合概率乘积项,简化了计算过程,拓展了D-S证据理论的实际应用。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推广到多维同步融合的D-S组合规则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协议识别的概念,提出了用于ATM协议识别的策略及其状态机模型,建立了系统误码的分布模型,通过理论公式推导与仿真,重点对δ、α的取值及其对ATM协议识别概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固定时间延迟及时变时间延迟系统,提出了同步控制方案,在实现同步后能有效解决传输时延对保密通信的影响.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设计了同步控制器,应用Lyapunov方法分析了同步误差的收敛性,并运用Schur补引理证明了全局渐近稳定点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