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21.
针对传统单星二维干涉仪测向定位存在的设备量大、易受通道间幅度/相位不一致性影响等缺点,提出了在单颗自旋卫星上只安装两个接收通道构成一维干涉仪,测量相位差变化率的无源定位新方法,采用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定位算法,分析了干涉仪转速以及旋转平面对定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干涉仪转速有利于提高定位精度,为了使星下点周围各个方向上都有较好的定位精度,干涉仪旋转平面应与初始观测时刻卫星位置矢量垂直,PS0算法的定位精度能够接近定位误差的克拉美罗下限(CRLB).  相似文献   
122.
卫星发射任务时,脉冲雷达测量数据在主动段实时和事后数据融合处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靶场实时和事后数据融合的主流算法是"UKF"和样条约束的EMBET算法,采用这两种方法把脉冲雷达与高精度测速雷达测量数据进行融合,研究和探讨中精度设备参加卫星测量任务数据融合的情况,并对融合弹道精度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实时与事后弹道解算精度能满足要求,特别在多测速弹道不满足精度要求时,加入脉冲雷达测量数据能显著提高弹道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123.
航母编队航渡过程中防空哨戒舰阵位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一种航母编队航渡过程中防空哨戒舰的阵位确定方法。通过对航母编队防空区域划分与防空作战过程的分析,总结了航母编队航渡过程中防空哨戒舰阵位确定的原则,建立了防空哨戒舰阵位的数学模型,仿真计算了模型中各个参数对防空哨戒舰前出距离的影响。这些模型可用于确定防空哨戒舰的前出距离和方位,满足航母编队作战使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4.
A queueing system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crete batch Markovian arrival process (D-BMAP) and a probability of phase type distribution for the service time is one that arises frequently in the area of telecommunications. Under this arrival process and service time distribution we derive the waiting time distribution for three queue disciplines: first in first out (FIFO), last in first out (LIFO), and service in random order (SIRO). We also outline efficient algorithmic procedures for computing the waiting time distributions under each discipline. © 1997 John Wiley & Son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44: 559–576, 1997  相似文献   
125.
介绍了四阶累积量对角切片的一种定义,分析了其傅里叶变换(212谱)在提取三次相位耦合特征方面的良好性能及其估计方法;将其应用于具有三次相位耦合的直升机声信号特征提取。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够分析信号的三次相位耦合信息,且具有计算方法简单、运算速度快及良好的抑制高斯噪声的优点。实际的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6.
We use the matrix-geometric method to study the discrete time MAP/PH/1 priority queue with two types of jobs. Both preemptive and non-preemptive cases are considered. We show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R matrix obtained by Miller for the Birth-Death system can be extended to our Quasi-Birth-Death case. For both preemptive and non-preemptive cases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number of jobs of each type in the system are obtained and their waiting times are obtained for the non-preemptive. For the preemptive case we obtain the waiting time distribution for the high priority job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ower priority job's wait before it becomes the leading job of its priority class. © 1998 John Wiley & Son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45: 23–50, 1998  相似文献   
127.
在"总和"扰动模型未知的前提下,针对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跟踪时变信号精度不高的问题,设计出一种前馈观测补偿器。在分析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观测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扰动项的线性近似、误差系统动态响应的忽略,在时域内推导出观测静差的量化表达式,进而使用扰动微分项的估计值替代真值对观测作前馈补偿。理论分析了替代的可行性,证明了补偿器减小观测误差幅值、超前校正观测相位滞后的作用。将这一补偿思想推广至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中。通过仿真对补偿器提高观测精度、加快误差收敛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补偿器的引入能显著提高整个自抗扰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从而证明了这种补偿思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8.
针对地球扰动引力对弹道导弹惯性导航精度影响日益突出这一问题,研究了沿弹道扰动引力的多项式拟合方法,并基于线性系统理论和弹道摄动思想推导了用于求解扰动引力对弹道助推段状态影响的完整解析表达式。同时考虑扰动引力影响与导弹视加速度之间的耦合特性,将扰动引力引起的视加速度偏差视为扰动引力影响的附加补偿项,并进行迭代修正。仿真结果表明:扰动引力拟合残差小于3×10~(-7)m/s~2,考虑耦合项修正的弹道误差传播解析模型计算残差减小为原有方法的1/3,计算时间仅为直接采用弹道积分求差法的1/10。  相似文献   
129.
随着现代化导航信号带宽的增大,由于可以大幅降低采样率,复信号采样的优势日趋明显。由于存在I/Q幅相误差,复信号采样对导航接收机伪距测量造成了一定影响。改进了信道非理想与I/Q幅相误差共同影响BPSK/QPSK信号零值测量的分析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推导得到了任意I/Q误差和信道非理想特性影响BOC信号伪距零值的模型;探讨了二者在频域抗干扰应用场景下引起的零值变化;理论分析与软件接收机仿真结果高度吻合,误差在1.5×10-4码片内,证明了分析模型的精确性。该分析方法可用于对高性能导航接收机信道特性进行事先约束及筛选,以确保干扰场景下的零值变化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30.
多基线相位解缠绕的性能深受噪声水平制约,比如基于经典中国余数定理的相位解缠方法,由于其糟糕的抗噪声性能,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基于搜索鲁棒的余数定理,通过引入公因子,构建新的同余方程组,提出了一种搜索鲁棒的中国余数定理的相位解缠方法。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表明选择合理的公因子可以有效提高算法的抗噪声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