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针对某型航母建立了基于海平面的舰桥主桅坐标系,近似计算了一处雷达天线密集区各设备在该坐标系中的坐标,建立了某三维相扫描三坐标雷达、某目标捕获雷达、某对海雷达等典型雷达天线的数学模型,根据反辐射导弹战斗部的引爆点位置及破片模型解算了反辐射导弹对密集区典型目标的毁伤效能,以期对反辐射导弹攻击航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2.
Few issues were as contentiou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viet Navy as the role of aircraft carriers and sea-based aviation. Despite the continued insistence by the highest naval authorities and scientific experts that surface combatants simply could not be protected in the open ocean without the support of ship-borne aviation, Soviet leaders –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 resisted aircraft carrier development until the final decades of the Cold War. In examining one of the most defining and telling asymmetries of the Cold War at sea, the author argues that while the USSR was economically and technologically capable of building aircraft carriers of any class, bureaucratic infighting, misperceptions of cost and practicality, and the inherent flaws of a totalitarian system ultimately created an impossible gap in capabilities between the two sides. The priorities and direction of Soviet weapons and defens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uring the Cold War was largely a factor of the military-political situation taking shape at home, and in the world. As a rule, the navy was assigned missions that corresponded to its capabilities at a given point in time, rather than the other way around. Often, the navy lacked the material resources needed to implement its core mission. The availability of these resources, in turn, depended on the country's economic situation, its scientific potential, the technological state of its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subjective influence of political and military leaders on the priorities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he impact of the country's socioeconomic imperatives was undoubtedly also felt in the sluggish pace of development of ship-borne aviation and aircraft carriers in the USSR.  相似文献   
73.
航母编队兵力配置是航母编队作战运用的基础内容,从作战任务的角度来研究航母编队兵力配置问题。航母编队基本作战样式可分为对空作战、对海作战、对潜作战和对岸作战4种,航母编队通过基本作战样式的组合来达成作战任务。基于每种作战样式下航母编队兵力执行的作战任务,确定了兵力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为研究航母编队兵力配置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74.
分析了现代军用飞机采购价格估算中存在的问题.应用基于k-均值聚类算法的RBF神经网络建立了军用飞机采购价格预测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某型军用飞机采购价格进行了预测.与多元线性回归和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对比,建立的新型军用飞机采购价格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为军用飞机采购价格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5.
引入欧氏距离来度量基于离差最大化法与熵系数法确定的两个权重向量的相似度,在相似度最大约束条件下,确定了熵系数法中参数ρ值,解决了参数ρ取值人为主观性的问题。采用区间数来表示专家对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克服了实际中难于得到准确决策信息的问题。将区间数特征向量法确定的主观权重和改进的熵系数法确定的客观权重集成得到组合权重,采用加权算术平均算子对4种预警机的探测引导能力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76.
高空长航时太阳能飞机是当前的前沿热点方向,可实现月量级的长期驻空,并形成“时间持久+区域保持”的新型应用能力。系统总结了高空长航时太阳能飞机三阶段发展历程,包括初期探索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实用能力验证与应用示范阶段,重点阐述国外典型发展计划,深入分析气动布局设计、储能电池、高空推进、大尺度结构、飞行控制等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并提出重点攻关方向建议,为高空长航时太阳能飞机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传统的双机协同组网目标定位模型中,滤波方法大多为交互式多模型算法。交互式多模型算法的缺陷为需要目标机动先验模型,且模型个数的选择难以同时满足工程上关于跟踪精度和算法复杂性的要求。通过引入渐消因子,实时自适应校正机动目标的状态估计偏差,有效降低了目标运动先验模型对滤波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机动处理能力和模型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78.
提供了一种航母编队远程防空作战中预警机巡逻区域大小配置的优化方法。通过对航母编队防空区域划分,提出了大小配置的基本要求。以预警机平飞长度、转弯半径和巡逻速度为因素,以目标发现概率、覆盖率和目标发现距离作为评价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得到对评价指标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为平飞长度,进而采用正交设计、变步长搜索迭代的方法得到巡逻空域大小的最优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79.
高超声速变形飞行器翼面变形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高超声速翼身组合式飞行器的射程,研究了采用不同翼面变形模式时,飞行器在马赫数3~8内的气动特性和翼面效率。针对典型的轴对称翼身组合式外形,采用Navier-Stokes方程进行数值模拟,对伸缩、变后掠和二维折叠三种变形模式下的外形在超声速及高超声速来流条件下进行模拟,并对升阻比、翼面单位面积升阻比和操稳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超声速及高超声速范围内,变后掠变形模式在宽速域内升阻比提高明显,同时具备优良的翼面效率及操稳特性,其在马赫数3~8范围内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研究成果能对高超声速翼身组合式变形飞行器布局设计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0.
航母编队在对空防御中,通常利用预警机机载雷达探测距离远的优势实施对空预警,以提高编队防空作战能力。基于预警机的任务,提出了预警机空域配置的基本要求,分析了预警机前出距离、预警距离、预警扇面角与巡逻线长度之间制约关系,并建立了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实用、可行,为对空防御中预警机空域的配置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