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481.
为解决炮膛疵病图像粗分类时缺少聚类和分类特征的问题,引入了灰度共生三角阵(Grey Level Co-occurrence Triangular Matrix,GLCTM)的方法。通过对炮膛样本图像GLCTM特征参量的计算与分析,确定了GLCTM的参数;根据特征参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选择了其中7个作为炮膛图像的特征参量。样本图像的实验结果表明,炮膛图像的GLCTM特征参量取值与图像灰度的直观特点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82.
针对现有装备维修保障体制的特点,建立起舰炮武器系统维修保障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某型舰炮武器系统维修保障能力进行评估。该方法用熵权确定权重,加重了评价体系本身的重要程度,充分利用了被评判指标的信息量,并且根据模糊评判的需要构造了评分隶属函数,使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很好的相互融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对科学、客观地评估舰炮武器系统维修保障能力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3.
坦克射击过程中炮膛内火药气体温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坦克射击后出现炮膛内壁烧蚀及身管温度上升等问题,其首要因素为火药爆炸燃烧所产生的高温气体。应用内弹道零维模型,以空间平均热力学参数描述坦克射击过程中炮膛内弹道状态,采用四阶龙格一库塔法求解内弹道常微分方程组,计算出内弹道时期火药气体的压力、流速和温度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应用指数函数拟合出后效期炮膛内火药气体温度公式,最后得到坦克整个射击过程中炮膛内火药气体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此计算结果可为坦克炮身管的烧蚀、热状况及红外辐射特性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4.
空气-海水两层模型中雷电在海水中产生的电磁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任意分布的电流源产生的电磁场看作是电偶极子产生的电磁场的叠加,利用镜像法推导了上半空间中的垂直直流电偶极子在两层媒质中产生电磁场的解析解.基于BG 模型,将雷电回击通道等效为无穷多个电偶极子的组合,通过对回击通道积分,计算了在空气-海水两层模型中雷电在海水中产生的电磁场.模拟结果证明,雷电产生的电磁场是水下电磁场传感器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85.
为优化多级同步感应线圈电磁发射器(SICEML)性能,以提高发射速度和能量转换效率为检验指标,以影响上述指标的触发时序为优化对象,采用遗传算法建立了单级同步感应线圈型电磁发射器触发位置优化数学模型,计算出了最佳触发位置,通过数值和有限元两种仿真系统对优化结果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采用该方法对两级以及10级同步感应线圈型电磁发射器的触发时序进行了优化研究,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为解决了仿真系统误差的问题,提出采用动子线圈在各级的触发位置和速度作为控制因素的双控触发方式,并研究分析了仿真过程中触发开关的随机抖动对出口速度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6.
电磁兼容是现代战场和电子对抗训练中影响装备作战效能和部队作战能力的重要因素,针对训练场雷达电磁兼容问题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雷达在电磁兼容环境下所形成的多种干扰条纹,然后从空域、时域、频域等多个方面初步探讨了解决信息化战场和训练场雷达电磁兼容问题的方法,相关研究对于训练中雷达电磁兼容管理和干扰效果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87.
为了评价腔体开口因素对核电磁脉冲(High-amplitude Electro Magnetic Pulse,HEMP)和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HPM)破坏效能的影响,采用CST电磁计算软件建立强电磁脉冲的孔缝耦合模型,研究孔缝的位置、大小以及长宽比对HEMP和HPM耦合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孔缝的位置、大小及长宽比对HEMP的耦合效应影响较大,合理控制孔缝的位置、大小以及长宽比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HEMP的破坏效能。对于HPM,相同条件下其耦合效应要明显强于HEMP。在孔缝达到一定尺寸后,其大小和长宽比对HPM的耦合效应影响较小,仅孔缝位置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当开口平面与HPM入射方向平行时,耦合效应最弱,但此时耦合进入腔体内的能量还是很容易达到多种电子元器件的电磁损伤阈值级别。  相似文献   
488.
采用组合激光(即响应波段内532nm激光和响应波段外1319nm激光)对光导型CdS探测器进行辐照,测量了CdS探测器的破坏阈值。当1319nm激光辐照功率密度保持不变时,波段内激光的加入明显缩短了CdS探测器被破坏时激光所需的辐照时间,并且随着532nm激光功率密度的不断增大,辐照时间先减少后增加;当1319nm激光辐照时间保持不变时,随着532nm激光功率密度的增大,CdS探测器被破坏所需的1319nm激光功率密度先减小后增大,但恢复值仍比没有532nm激光加入时要小,说明了波段内激光的增强作用。上述两种变化趋势与相同条件下探测器的电压响应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489.
电磁干扰条件下解决断续航路预测问题对防空兵有效抗击空中目标至关重要。针对包络灰预测方法预测精度较低和Verhulst灰色预测模型计算过程复杂的情况,提出了预测航路的分形方法。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其用于目标断续航路预测的基本思路,建立了基于分形的目标航路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最后,利用建立的分形模型对雷达丢失目标后的目标航路进行了预测,通过实例体现了分形方法在用于航路预测时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易实现等特点。结果表明,用该法对断续目标航路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90.
空域窗射击方式是近程防御舰炮武器提高对高速复杂机动反舰导弹射击效力的有效途径,研究论证舰炮射击区域内射弹分布方法是实现舰炮空域窗射击的关键。运用射击效力分析方法,从“软”、“硬”两个途径,研究了射击诸元分布法和炮管预置角法两种空域窗射击火力分布方法,对其火力分布方式、范围及火力密度进行了研究,可为舰炮研制及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