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In the ten year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South Africa's first inclusive democratic government, an ambitious, extensive and systematic process of reform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governance of security. The process is widely regarded as having been successful and a model for other processes of ‘security sector reform’ in the context of transitions from authoritarian forms of governance to democratic ones.

That this been achieved with hardly a shot fired in anger is a remarkable achievement and a credit to visionary political leadership as well as organisational capacity, in other words to effective security governance.

At the same time, progress has been uneven and sometimes fragmentary, policy intentions and commitments have not always been translated into practice, the end results have not been to everyone's liking, and transformation has engendered its own pathologies. Thus several challenges remain in improving security governance.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road overview of the roles played by the various actors in the governance of the security sector, including the executive, parliament and civil society. It examines the main policy frameworks and touches on organisational transformation, because it is impossible to deal with governance in isolation from these issues. Policy processes and the frameworks they give rise to—in particular—are critical for effective governance.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defence, safety and security and intelligence field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would need to include the governance of criminal justice and foreign policy. The article does not seek to make an overall evaluation of governance, but to identify achievements, shortfalls and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智能无人集群作战的相关概念,为反映智能无人仿真实体的自主能力和适应能力,提出将学习过程显性化的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学习(Observe, Orient, Decide, Act and Learning, OODA-L)模式,并进一步扩展为适用于集群协同的Co-OODA-L模式。在智能无人仿真实体的总体描述上,采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进行数学抽象处理,提出智能无人Agent的三域分层结构。为体现智能无人集群作战的自主协同、分布式等特点,提出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将可变数量的智能无人Agent融合为同构或异构集群进行协同作战建模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44.
基于满意决策的多UAV协同目标分配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标分配是UAV自主控制的重要问题。提出了基于满意决策的多UAV协同的目标分配技术,为解决多UAV协同的目标分配问题和多机场起飞的UAV编队配置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方法。重点对其中的满意集计算、联合满意度、拒绝度和选择度的建立和计算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以压制敌防空火力任务为背景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并将本文提出的方法和其他方法做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满意决策的多UAV协同的目标分配方法在效率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5.
边防专业英语自身的特点和目前专业英语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值得关注,改革边防专业英语教学,重视专业特色语言的教学,应采用任务式和讨论式教学来平衡学生的输入与输出,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46.
为了充分地调度好编队全部的抗导资源,实现抗导弹群的成功概率最大,在利用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对编队协同反导决策方案各指标值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将"模糊优选理论"与"协同学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求解了在反舰导弹到达强度与舰空导弹的单发杀伤概率在不同值的情况下,编队协同反导决策方案的隶属度,为编队指挥员进行反导决策方案的优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针对未来空战的特点对有人/无人战斗机协同空战的作战模式及能力需求进行了研究.从信息链到武器链时空过渡的角度分析了有人/无人机协同空战的作战优势;提出了两种典型的有人/无人机协同空战方式,并给出了作战过程描述及功能结构分析;基于“观测-评估-决策-执行”指挥控制环分析了有人/无人机协同空战的指挥控制流程;基于协同空战的任务需求提出各参与平台的能力需求.此研究对有人/无人机协同空战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CEC条件下的舰艇编队防空问题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未来战争是"海、陆、空、电、天"五位一体的高技术战争,机动战、火力战和信息战将贯穿于作战的全过程.面对这样一种局面,传统的水面舰艇编队防空作战样式必将发生重大变革以适应未来海战的需要.美国海军针对上述情况研究了协同作战能力(CEC),并将其推广应用于各种指挥系统.CEC已经成为一种提高指挥系统协同作战能力的重要技术,通过使每个独立平台成为战斗群的延伸来弥补单个平台的弱点.借鉴了网络中心战的思想并结合美军提出的CEC,分析了CEC条件下的我水面舰艇编队的防空问题.  相似文献   
49.
协同空战的最小共享信息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首先提出了最小共享信息集的概念。然后 ,提出了作战飞机的智能系统模型。从它入手 ,分析了协同空战的信息 ,提出了确定协同空战的最小共享信息集的事件法 ,并应用信息论证明了事件法的确能够减少通信的信息量。在上述基础上 ,确定了超视距空对空协同作战的最小共享信息集 ;仿真结果验证了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0.
空天协同对地观测是对地观测领域的新趋势。为解决现有空天资源规划调度系统相对独立、协同困难的问题,分析总结了SWE(Sensor Web Enablement)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空天资源对地观测协同任务规划服务模型。在此模型中,为实现观测资源共享,建立了空天观测资源传感器描述模型,能够描述典型空天资源的载荷平台、观测机理、定位信息、使用约束和工作特性等信息;为简化观测请求交互流程,基于SOA技术对SWE标准操作进行封装及简化,用户可以在不了解观测平台细节信息的情况下提交观测数据请求。为验证模型有效性,构建了空天资源对地观测协同任务规划实验平台,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可实现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