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In complex operations such as the interventions in Iraq and Afghanistan, where multiple government ministries are involved in putting together a state’s contributions, the use of national-level coordination bodies has become more widespread. Research has taken for granted that the rationale behind these bodies reflects their declared aim – enhanced coordination as a means to improve mission effectiveness. However, they appear to have had modest effect on coordination. That notwithstanding, they seem to remain popular. This prompts us to ask why such bodies are actually established. This article – based on in-depth interviews and archival records – critically explo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Norway’s ad hoc, inter-ministerial, political-level Afghanistan Forum. Distinguishing between a structural-instrumental, a cultural-institutional and an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 from organizational theory to structure the analysis,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the declared purpose of the forum, inter-ministerial coordination, proved less important than showcasing coordination efforts and keeping the coalition together. In addition, national traditions in handling coordination challenges i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pparatus and powerful international reforms helped bring the forum about. This has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on the rational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se bodies, and also for understanding their policy relevance.  相似文献   
42.
针对目前卫星导航接收机码环多径抑制技术在二进制偏移副载波类信号下鉴别曲线可能出现多个稳定跟踪位置,导致接收机存在伪距测量的系统性误差的问题,提出最优鉴别曲线设计技术,采用奇异值优化的最小二乘方法,设计无多余跟踪点的本地码相关参考波形。从多径误差包络和跟踪精度两方面,对基于最优鉴别曲线的二进制偏移副载波信号码相关参考波形的设计性能进行验证评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二进制偏移副载波信号在有限接收带宽下的无模糊鉴别曲线设计。以前端带宽为8.184 MHz时的BOC(1,1)信号为例,设计的码相关参考波形相比W2波形,多径误差包络面积增加了61.8%,而跟踪精度提高了4~5 dB。  相似文献   
43.
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地球静止轨道高能电子通量在线预测模型。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一种新的粒子群多样性测度计算方法,有效改善其早熟收敛现象。运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正则化参数和核参数。利用滑动时间窗口策略更新模型数据,选择触发机制以及模型的再学习机制为设计变量,实现模型的在线预测功能。对2000年电子通量监测数据和相关太阳风、地磁参数等实际数据进行的提前1~3天的预测实验,表明所建在线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性能,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针对多站雷达精度跨度大、难以有效进行融合识别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相关性函数的多站加权融合方法。首先建立了弹道目标滑动散射模型,通过时延相乘重构回波,并利用扩展Hough变换提取出距离像的曲线参数,从而建立方程组以求取微动信息。然后利用相关性函数对各雷达的支持度进行分析,最终对支持度高的观测数据进行融合识别。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能有效提高微动参数的估计精度,客观地反映各部雷达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45.
提出一种在仿射变换下点集关系描述算子--面积比矩阵,证明了其在仿射变换群下的不变性质;并由该性质推导得出特征向量(EA)匹配算法抗噪性能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面积比矩阵的加权特征向量算法.算法构造不同图像的面积比矩阵,对矩阵进行分解得到其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通过特征值进行加权获得图像中点的特征向量,比较图像点的特征向量获取匹配关系.因面积比矩阵的仿射不变性质,算法能实现仿射变换下点集精确匹配;采用的加权特征向量法改进了EA匹配法,具有更好的抗噪性能.实验表明算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6.
结合现代军事发展,分析了现代坦克火控系统发展自动跟踪技术的必要性;根据我军现装备的坦克火控系统所具有的自动跟踪功能,分析了自动跟踪的相关技术,电视跟踪技术的原理,图像匹配法的涵义;系统介绍了电视跟踪中图像匹配法识别和跟踪目标,介绍了目标自动跟踪系统对目标识别和判定的一种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7.
全语言思路是国外语言教学界颇有影响的一种教学理念,上世纪被介绍到我国,但是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实践较少。笔者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的综述,给读者介绍了这一思路的基本观点和教学原则,并结合自身的体会,对目前争论激烈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8.
超声波扩频测距及其信道自适应均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扩频通讯系统框架中,建立一种新颖的多阵元超声波测距定位系统。从测距系统的仿真结果来看,采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直序信号数字相关解调技术和基于最小均方算法的超声波接收信道自适应均衡器,不仅可以克服本地载波(相干解调)相位偏移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可以抑制多径信道噪声干扰和接收信道增益、相位随机漂移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超声波测距系统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此外,采用伪随机码扩频解扩方法,容易实现码分多址(只要给安装在大范围测量区域中多个传感器分配相应的伪随机码,就可以方便地辨认出各个区域传感器发出的信号),扩大超声波测距系统的测量范围。  相似文献   
49.
基于模糊灰关联分析的通信网运行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模糊灰关联度理论 ,提出了通信网运行可靠性评估的方法 .通过实例验证 ,该方法有效 .  相似文献   
50.
在FDD提出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曲线拟合技术结合的公式发现系统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的基于算子空间的公式发现算法 ,并在算法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实现基于算子空间的可视化公式发现系统 ,该系统通过算子空间概念的引入 ,简化了算子空间的规则 ,同时引入导数规则、误差规则以及终止规则 ,丰富了知识库内容。通过以上改进 ,和BACON和FDD相比 ,公式发现的形式更广 ,复杂度更高。文章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以及公式发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