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采用欧拉梁模型建立了有阻尼碳纳米管在黏弹性基底上的动力学问题分析模型。通过引入非局部理论、广义Maxwell黏弹性模型、速度相依的外阻尼模型及黏弹性基底模型推导出碳纳米管动力学分析的欧拉梁振动控制方程。在Kelvin-Voigt黏弹性模型基础上,分别给出无基底和全基底支撑时碳纳米管固有频率的一般解析表达式,并分析讨论全基底时的多种典型情况。然后利用传递函数方法求解出一般边界条件下振动控制方程的封闭解。以某单壁碳纳米管为例,得到不同边界条件下该单壁碳纳米管的前四阶固有频率,并分析了碳纳米管非局部参数、黏弹性参数、基底刚度及长度等影响因素对固有频率和阻尼因子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文中所建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及计算方法对解决碳纳米管在黏弹性基底上的动力学问题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初始荷载作用下侧贴碳纤维布加固连续梁的受力与变形特性,以及初始荷载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对4根钢筋混凝土两跨连续梁(其中1根为未加固连续梁,其余3根为在不同初始荷载下侧贴碳纤维布加固连续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侧贴碳纤维布加固连续梁不仅能提高加固梁的承载力,提高幅度达16%以上;还能提高加固梁的刚度,减少其挠度和裂缝宽度;加固效果受初始荷载影响,初始荷载越小,加固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了地球静止轨道高能电子通量(1.8-3.5MeV)在线预测模型。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粒子群多样性测度计算方法,有效改善了其早熟收敛现象;基于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正则化参数和核参数;利用滑动时间窗口策略更新模型数据,设计变量选择触发机制以及模型的再学习机制实现模型的在线预测功能。[根据题目的调整,对摘要做了相应改动]通过对2000年电子通量监测数据和相关太阳风、地磁参数等实际数据进行提前1-3天的预测实验,表明了所建在线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性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玄武岩纤维塑料增强筋(BFRP筋)的特性导致以其为增强筋的受弯构件出现裂缝后刚度降低非常明显,变形发展过快。因此,对BFRP筋混凝土梁的设计主要应根据其变形性能标准的要求来进行。为方便设计人员进行BFRP筋受弯构件设计,结合试验研究,通过对比国内外有关FRP筋混凝土梁开裂截面有限惯性矩计算模型的研究,探索出适合BFRP筋混凝土梁开裂截面有效惯性矩计算模型;通过建模分析,表明有限元计算模型和其他几种计算模型一起可以应用于BFRP筋混凝土梁直接挠度控制。推导出FRP筋受弯构件配筋率计算公式,结合直接挠度控制研究,提出通过控制跨高比限值来进行梁尺寸初选的间接挠度控制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组合梁的承载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工程中通常采用强度条件进行设计,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假定剪切联接件具有无限大的滑移能力。实际上,剪切联接件的超量滑移会引起梁的破坏。假设组合梁由脆性材料和韧性材料组合而成,在考虑脆性材料产生拉伸裂纹的情况下,用等效刚度法计算了剪切件的滑移量,进而得出组合梁的极限弯矩。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扫锚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CrN/MoS2固体自润滑复合膜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和俄歇电子能谱仪(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AES)对复合膜渗硫层的相结构及剖面元素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低温离子渗硫处理后,在复合涂层中成功合成MoS2自润滑相,并伴有少量SO2、CrSO4生成。研究发现:渗硫层被氧化是源于渗硫过程中残留的氧气和样品保存过程中接触的空气;用真空封装等隔氧保存方式可防止样品存储过程中渗硫层被氧化;改善渗硫工艺,杜绝渗硫过程中渗硫层被氧化,可以获得单一成分的MoS2层。  相似文献   
17.
对深度污染0.2 μm Al2O3陶瓷微滤膜表面和截面进行高分辨扫描电镜观测,在初步实验基础上提出一种有效的污染膜组合清洗方案:第1步,纯水漂洗;第2步,用氢氧化钠与次氯酸钠混合溶液(质量分数为1%)正向循环清洗;第3步,用柠檬酸溶液(质量分数为1%)正向循环清洗;第4步,用二氧化氯溶液(质量分数为0.12%)正向循环...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 40CrMnSiB steel cylindrical shells were tempered at 350, 500 and 600 ℃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empering temperature on the dynamic process of expansion and fracture of the metal shell. A mid-explosion recovery experiment for the metal cylinder under internal explosive loading was designed, and the wreckage of the casings at the intermediate phase was obtain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empering temperatures on the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40CrMnSiB steel wer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tempering temperatures on the fractur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recovered wreckage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includi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vide size, the thick-ness and the number of the circumferential divis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s the tempering temper-ature was increased from 350 to 600 ℃, at first, the degree of fragmentation and the fractur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recovered wreckage changed significantly and then became essentially consisten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is revealed flow-lik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caused by adiabatic shear on different fracture surfaces. At the detonation initiation end of the casing, fracturing was formed by tearing along the crack, which existed a distance from the initiation end and propagated along the axis direction. In contrast, the fracturing near the middle position consists of a plurality of radial shear fracture units. The amount of alloy carbide that was precipitated during the tempering process increased continuously with tempering temperature, leading to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pherical carbide particles scattered around the fracture surface.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新的光学非接触测量的方法。采用激光四光束与位敏元件 (PSD)测量物体的位置、角度 ,从而确定运动物体某一瞬时的位置姿态。对系统内部结构与信号处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证明 ,该测量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 ,重复稳定性好 ,系统响应速度快 ,测量范围宽等优点 ,且结构紧凑 ,制造成本低 ,应用前景相当广泛。  相似文献   
20.
经典电磁场理论认为只有电磁场本身有直接的物理意义。运动电荷受到电场力和磁场力的作用,是只有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对运动电荷有作用,而不是电矢势A,在一般人们的观念中电矢势A始终只被看作是数学上的需要而引入的。随着Aharonov-Bohm效应的发现,人们发现对磁场的描述只用B是不够的,它不能解释电子在外磁场中的干涉和散射等现象。带电粒子在外磁场中的动力学行为是否会受到矢势A的直接影响;矢势A的影响是否可以独立于磁感应强度B出现干涉的量子效应,文中将对电磁场理论中电矢势A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对矢势A进行重新认识并赋以新的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