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公安边防部队的士官学历教育尚在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各级领导应着眼部队长远建设,确立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应立足部队现实需要,设置学科专业;应根据岗位任职需求,确定课程体系,突出实用性;应适应教学任务的要求,完善管理与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2.
国家政局的长期稳定 ,容易使人产生和平麻痹思想。公安警卫人员要适时地开展优良传统教育 ,克服警卫部队中普遍存在的重勤务、轻教育以及教育模式陈旧、单一 ,方法不灵活 ,没有统一的教育大纲等实际问题 ,进一步规范教育模式 ,明确教育目标 ,弘扬部队正气 ,使公安警卫人员牢记神圣使命 ,坚持“两个务必” ,确保警卫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23.
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突出执行力,以建设一支领导有力、组织合理、处置科学的指挥机构为中心,以通信指挥平台及应急队伍建设为两个基本点。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灭火抢险救援指挥体系;配置足够的硬件设施;增加灭火救援力量;转变观念,以建立强大的应急救援队伍。  相似文献   
24.
针对城市辖区内灭火救援的实际任务需要,从灭火救援模块化编制的组成及对部队现有训练模式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对部队的车辆人员进行模块化编程,以固定的模块化力量组合来应对变化的火场和应急救援任务,发挥人员及车辆的最佳效能。  相似文献   
25.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执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使公安边防部队的执法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提出从提高执法主体法律素质、完善执法制度、改进执法方式、落实执法监督机制四个方面着手,推动公安边防部队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26.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国内毒潮将持续冲击我国社会,禁毒斗争将是一场持久战。针对当前缉毒情报侦查网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安边防部队应从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缉毒工作的需要出发,建好缉毒情报侦查信息网络,为边防缉毒工作提供有力的情报保障。  相似文献   
27.
针对“双经纬仪法”检测调炮精度中随机布站使测量系统达不到最佳测量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优化布站方法.根据火炮调炮范围确定了调炮精度检测中的测量区域,推导出了双经纬仪测量系统对于该测量区域的平均测量不确定度公式.结合某型火炮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具体优化过程,对测量系统的3个位置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测量布局,并通过仿真试...  相似文献   
28.
针对信息化条件下陆军防空兵体制编制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了如何定量评估其信息化程度问题。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综合评分分析法建立了防空兵体制编制信息化评估模型。并以某防空旅为例进行了实例测评,基本上反映了该旅体制编制信息化建设的真实水平,证明建立的模型是可行和正确的。而且,通过对不同元素测评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测评对象体制编制各元素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态势,找出下一步建设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9.
30.
The Indian Army, a force trained primarily for conventional warfare, has been engaged in internal counter-insurgency operations since the 1950s. Despite such a long innings on a counter-insurgency mode,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accorded within military circles to doctrinal innovation for waging sub-conventional warfare in India's democratic political context. At best, the Army continues to view counter-insurgency duty as secondary to its primary duty of defending India from external conventional threats. By conceptualizing a counter-insurgency strategy of ‘trust and nurture’, this article aims to fill this critical doctrinal gap in India's military policy. The author argues that a counter-insurgency strategy of ‘trust and nurture’ based on democratic political culture, measured military methods, special counter-insurgency forces, local social and cultural awareness and an integrative nation-building approach will result in positive handling of India's internal security problems. The author utilizes India's counter-insurgency experiences in Assam, Mizoram, Nagaland, Punjab, and Operation ‘Sadhbhavana’ in Jammu and Kashmir as illustrative empirical indicants 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trust and nurture’ strate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