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构建和谐社会与青少年犯罪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转型,社会矛盾突出,各种不良现象滋生,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青少年犯罪已达到令人堪忧的地步,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不相称。就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理论指导下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32.
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如何有效地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是公安消防部门首要的政治任务。本文紧扣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总目标,着眼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贴近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从消防执法队伍管理、依法行政能力的提高、社会消防防范网络的建立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3.
“和谐世界”的理念和主张使中国崛起更具有理论的穿透力和现实的针对性:和谐世界是持久和平、稳定安宁的世界,中国崛起有助于实现世界共同安全与和平;和谐世界是一个“人人都能吃饱饭”的世界,中国崛起有助于实现世界共同繁荣;和谐世界是一个互利共赢的世界,中国崛起有助于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4.
从校园风气与整个社会的和谐,教员教学水平与办学层次的和谐,学员的第一任职与长远发展的和谐,扩大办学规模与提高办学质量的和谐,军队特色与大学共性的和谐五个方面阐述了和谐校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35.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为完成党的历史使命而得出的郑重结论。中国共产党从创建之初起,就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实现自己社会理想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和环节。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同时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保证和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6.
社会转型是指一种社会类型向另一种社会类型的过渡过程。主体性是主体的本质特征,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特性。从唯物史观看,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这种辩证统一性为我国现阶段实现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培养社会生态人的时代要求成为制约新时期高校稳定的瓶颈;和谐社会中的“以人为本”、“整合”与“和合”、“差异式发展”的思维方式为解决新时期的高校困境提供了可行的方法论途径,这无疑内蕴着新时期维护高校稳定的社会-经济生态、社会-政治生态以及社会-伦理生态诉求。  相似文献   
38.
在与斗争哲学的比较中把握和谐思维的本质和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深刻认识坚持和谐思维的重要意义,需要在与斗争哲学的比较中把握其本质和特征。和谐思维是对斗争哲学的扬弃,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创新、丰富和发展,是辩证思维在当代发展的最新形式。承认世界在本质上是和谐的,和谐发展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和谐思维的世界观基础;全面谋求我国全体人民的各种利益和人类的利益,是和谐思维的价值观基础;努力创造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是和谐思维的方法论诉求。今天,必须大力提倡和坚持和谐思维,摒弃斗争哲学。  相似文献   
39.
凡是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都可以统称为和谐文化。本文立足于和谐文化的视野,探讨了教育民主的本质和内涵、发展教育民主的意义、当前教育中存在的教育民主问题等几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和谐文化视野下教育民主的蓝图。  相似文献   
40.
先秦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人格的完善和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形成,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先秦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德治”的有效手段和道德自律的修养方法,有利于培养现代人的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道德实践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