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含轴间距误差的消隙齿轮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轴间距误差对消隙齿轮精度和性能有重要影响,但其机理和规律并不清楚。基于接触碰撞力约束关系建立齿轮接触动力学模型,进一步利用ADAMS/Flex建立单级消隙齿轮传动系统的刚柔耦合模型,通过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研究消隙齿轮传动在不同轴间距制造误差条件下的振动及频率特性。研究发现:随着轴间距的减小,扭簧的平均力矩增大,齿轮齿面间的啮合力矩以及摩擦力矩也将增大,从而阻碍扭矩的正常传递,并导致固定齿轮转速幅值降低;随着轴间距的增大,固定齿轮主谐振频率整体上降低,而且在轴间距稍大于标准中心距时降低很快。这一发现可指导消隙齿轮传动的设计和装配。  相似文献   
52.
提出了大气层外自旋稳定式动能拦截器的一种典型轨控发动机阵列布局.在分析小发动机工作的各种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推导了发动机推力角度、推力大小和冲量效率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发动机工作的控制方法.在各种初始条件下进行拦截仿真,所得的脱靶量均在0.3 m以内,可视为直接碰撞命中目标.同时通过仿真分析了冲量效率与自旋速度、发动机工作时间、每圈发动机个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53.
为探求临近空间无动力攻击器运动参数的解析模型,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方法,以攻击器发射参数为设计变量,从设计空间中选择一些特定的设计点,构造了临近空间攻击器速度、射程以及飞行时间的响应面模型。通过仿真算例,对各响应面模型分别进行显著性检验,证明了所建立的响应面都具有较高的近似精度。  相似文献   
54.
夹芯复合材料基座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两型夹芯复合材料基座结构的设计方案,建立了夹芯复合材料基座数值分析模型,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影响基座结构刚度和强度性能的主要参数;应用有限元法,分析了铺层方式、支撑厚度和骨架形式等对直支撑基座结构刚度和强度性能的影响规律,计算并讨论了曲率半径对弧形支撑式基座刚度和强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5种夹芯材料基座的结构力学性能,并通过优化设计,确定了夹芯复合材料基座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55.
用子结构方法分析弹塑性问题是一种新的尝试。以梁弯曲问题为例,说明了用子结构方法计算结构弹塑性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计算过程。用实例做了考证,证明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6.
反导动能拦截武器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动能拦截弹在弹道导弹防御中的应用,分助推段拦截、中段拦截、末段拦截对美国发展的动能拦截武器进行了详细说明。介绍了动能拦截弹的组成,给出了动能拦截器的关键技术,对动能拦截器技术的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7.
针对坦克短停射击过程缺乏有效的运动参数监测手段,导致训练成绩评定随意性大、不科学,不能定量指导、评价训练等问题,设计了嵌入式坦克射击训练短停计时系统。该系统采用传感器及计算机技术,实时监测坦克运行状况,测量、记录坦克在短停射击过程中的运动参数,为科学、准确评价短停射击的成绩和按纲施训提供了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58.
动能反卫装备体系涉及技术领域众多,高精尖技术相对集中。利用质量功能展开(QFD)方法,建立了QFD在装备体系需求分析中的质量屋(HOQ)结构,并且将德尔菲和头脑风暴法相结合确定了顾客需求权重,重点分析了QFD在动能反卫装备体系技术需求分析中的需求转换过程,将动能反卫装备体系的作战能力需求转化为装备体系技术需求,得到了动能反卫装备体系关键技术的重要度排序。  相似文献   
59.
Cyber-weapons are software and software, at least intuitively, is non-physical. Several authors have noted that this potentially renders problematic the application of normative frameworks like UN Charter Article 2(4) to cyber-weapons. If Article 2(4) only proscribes the use of physical force, and if cyber-weapons are non-physical, then cyber-weapons fall outside the purview of Article 2(4).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hysicality of software, examining Stuxnet in particular. First, I show that with a few relatively uncontroversial metaphysical claims we can secure the conclusion that Stuxnet is physical. In particular, there exist instances of Stuxnet that are both located in space and causally efficacious, and this is very strong evidence for their being physical. Second, I argue that the question of physicality is actually irrelevant for the moral evaluation of an attack like Stuxnet because of its undeniably physical effects. Finally, I argue that some features of Stuxnet should make us optimistic about the prospects for discrimination and proportionality in cyberwarfare.  相似文献   
60.
2010年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发展发生重大变化。从导弹防御发展策略入手,总结略有不同的一体化导弹防御系统建设进展,并结合一年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发展动向,分析未来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