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对空气采样式火灾探测系统的质量跟踪,介绍该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和应用范围,并对应用该系统进行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62.
给出了一套以激光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 ,单片机作为控制调度计算机 ,以 DSP作为高速语音压缩解压部件的激光大气数话同传系统设计。来自麦克风的语音信号经 A/ D转换后 ,由 DSP压缩成 2 .4kbps~ 9.6 kbps的串行数字信号 ,同时2 .4kbps~ 9.6 kbps的串行数字信号可由 DSP解压成 8k Hz13bit数字语音信号。经过压缩的语音数据和来自多串行口控制器的数据 ,通过单片机的协调 ,实现数据和语音信息在大气中的同时传输  相似文献   
63.
介绍了法国 SAGEM公司生产的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 - Sigma30的基本结构和导航原理 ,研究了由 JupiterGPS接收机与 Sigma30构成的组合导航系统的组合方案 ,并从工程的角度讨论了其在某雷达组合定位定向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4.
本文用动力学耦合模理论,研究在矩形波导中单侧填充介质而形成的慢波线极化自由电子激光的特性。结果表明,在这一系统中,可用低能电子束产生高频率高增益的自由电子激光,并具有极宽的调谐域。  相似文献   
65.
简要分析了利用陀螺监控技术提高平台罗经系统精度的基本原理及各种监控方法的特点,介绍了采用监控陀螺正、反转对陀螺进行在线测漂及补偿的实验方案,并对采用挠性陀螺进行监控试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66.
燃烧驱动连续波DF化学激光器的输出光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光栅扫描记录方法测量了不同气流参数条件下,某燃烧驱动连续波DF化学激光器的输出光谱,将测量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67.
激光制导航空炸弹三维动态数字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型激光制导航空炸弹为例,进行了三维动态数字仿真研究,文中建立了该型激光制导炸弹六自由度空间运动方程和双通道控制系统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该弹的三维攻击区,并将三维动画技术应用于实时仿真系统的软件开发中  相似文献   
68.
提出一种光电二级稳定粗、精控制通道融合新方案,并与现有粗、精控制通道相互独立二级稳定方案相比较。仿真结果表明,粗、精控制融合方案无论在成本、体积、性能和精度上,都优于现有二级稳定方案。新方案的可行性已通过原理样机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69.
作为一种集成了光学、电学和机械力学的复杂系统,激光陀螺可以精确地测量物体的角速率输出。为了满足惯性导航系统长时、高精度的测量要求,研究了激光陀螺内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与激光陀螺零偏误差之间的特性;在传统的基于温度的零偏误差补偿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二频机抖激光陀螺内部温度传感器、光电二极管和粘在抖动机构上的压电陶瓷的输出信息进行复合建模;利用非线性拟合能力强的支持向量机算法,针对不同类型信息与二频机抖激光陀螺零偏误差的相关性对模型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二频机抖激光陀螺零偏误差补偿模型的补偿精度高于传统的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70.
In the spring of 1975, Iran became one of the first states to begin comprehensive research into using lasers for uranium isotope separation. As part of that research, the government sought the expertise of Jeff Eerkens, a leading American specialist in the field. This investigative article tells the story of their relationship: how it began, how it developed, and how it ended, drawing extensively from the authors' personal interviews with Eerkens as well as numerous publications and other interview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