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4篇
  免费   500篇
  国内免费   1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的特点,建立PMLSM在dq两相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介绍了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并给出了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思想。通过对控制电流以及电机位置的实验分析,验证了所研究的基于矢量控制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2.
利用网络撕裂法逐层将复杂装备撕裂为较为简单的单元,并充分利用粗糙集和神经网络融合方法的优点进行故障诊断。提出了基于粗糙神经网络的网络撕裂故障诊断方法,总结出基于粗糙神经网络和网络撕裂的故障算法流程图。以L-F滤波器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明显优于普通的基于粗糙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网络结构得到简化,训练速度得到加快。  相似文献   
63.
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理论在桥梁状态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在桥梁技术等级状态评估中的应用.在研究现有桥梁状态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把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数学理论结合起来应用于大跨度预应力斜拉桥的等级状态评估,建立了基于三层神经元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并建立结构损伤度函数及等级隶属度模型,通过样本学习训练,获取评估专家的知识及直觉思维,最终确定桥梁所对应的技术状态等级.以检测的480组索力数据作为学习样本,另外4组作为验证样本进行了索力状态评估预测.计算结果表明,网络预测值与期望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4.
相变温控混凝土相变储热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混凝土中加入相变材料之后对水化反应产生的热量有一定的吸收,从而对混凝土内部温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这将减少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几率.通过筛选带一定结晶水的硬脂酸、月桂酸和正十二醇的3种有机相变材料,模拟实际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来研究不同相变材料的掺量、控温效果.运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时间一温度曲线,从中搜寻出最佳的相变材料掺量.  相似文献   
65.
辅助变量的选择包括变量类型、数量及检测点的选择,是软测量建模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软测量质量的好坏.针对活性污泥法,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各要素对于微生物生长活动能力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影响力大小及相互间耦合性的复杂程度选取辅助变量的原则,完成了污水处理辅助变量类型的初选,并对辅助变量的精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6.
为了解决反舰导弹身份识别所面临的实时性和信息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采用贝叶斯网络识别反舰导弹的方法。设计了4种贝叶斯网络分类器,分别在导弹仿真数据集和UCI数据集上作了测试,比较了它们各自的分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朴素贝叶斯网络的分类准确率虽然比其它分类器稍低,但它简单有效,稳健性比其它分类器都好,可用于反舰导弹身份的实时识别。  相似文献   
67.
对飞行员进行箔条质心干扰训练是某型飞机训练模拟器电子对抗分系统的主要内容之一。合理的模型建立是实现训练模拟功能的基础,针对此问题,构建了适合在训练模拟器中应用的数学模型,其中包括导弹比例导引、飞机机动以及箔条质心干扰等模型,并用MATLAB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证明建立的模型均可以满足训练模拟器可信度和复杂度两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68.
69.
During the period 1996–2006, the Communist Party of Nepal (Maoist) waged overt people’s war to seize state power and institute a new order that realized the party’s understanding of ‘New Democracy’ as posited by Mao Tse-tung. Contextual shifts led to a crucial strategic turning point in September 2005, when the Maoists agreed to a united front with estranged legal parties to oust the monarchy and establish a republic. Though touted as acceptance of political reintegration, the move was tactical rather than strategic. The party had no intention of supporting a parliamentary version of democracy and thus, 2006–2016, engaged in a covert effort to seize power. Central to this effort was the paramilitary Young Communist League (YCL), the members of which responded to inflammatory party verbiage and exhortations with attacks upon rival political actors. These attacks, academically and legally, were terrorism and offered a salient illustration of intra-state unrestricted warfare. Ultimately, organizational, national, and regional circumstances caused the main Maoist movement to move decisively away from its covert approach. By that time, however, radical splinters had embraced the use of terrorism against rival political actors, creating a situation whereby local politics is yet a dangerous endeavor in certain areas and at certain times.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