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本文针对对称矩阵A建立起性态数的并行计算公式,并通过数值试验得到了矩阵性态数变化对方程组Ax=b的解的误差影响,同时进行了向量和标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x大于等于300时,向量计算速度比标量计算速度快17倍。  相似文献   
2.
GKD-1 RRC是为开展机器人力反馈顺应控制的研究而设计的新型机器人实时控制器。本文介绍了它的主要性能、特点,并对用它在PUMA 562机械手上完成的几个典型的力/位置混合控制实验及其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进行了说明。实验表明,以GKD-1 RRC为核心的机器人力控制系统,控制周期仅为4.88ms,力控制稳态误差平均小于100g,位置控制精度不低于机械手原有水平,证明GKD-1 RRC控制器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3.
C_p准则是目前颇受重视的一种变量选择准则。本文针对大型线性回归模型,推导了从所有可能子集中用C_p准则选择最优子集的(乘除法) 运算次数,提出了C_p准则下变量选择的并行算法。给出了在YH-1和YH-2向量巨型计算机上运行该算法的模拟结果且获得了15倍左右的向量加速比s/v,体现了该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诸如Fortran 8x 程序设计语言中已经引入了并行运算成份。这给普通串行(标量)机上实现编译器带来了困难。本文提出了数组(矩阵)运算串行化的概念,并给出了串行化的判别准则及算法。  相似文献   
5.
运用树网结构可以完成矩阵的并行快速求逆,其中迭代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迭代格式,对任意非奇异矩阵A,运用新的迭代格式对A求逆相对于经典牛顿迭代法,在同样精度要求下,时间可减少一半。  相似文献   
6.
论证了F为收缩算子时,求解X=F(X)的异步迭代方法初值选取范围,提出了异步迭代的大范围收敛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平行码临界路径跟踪故障模拟中最费时间的扇出源故障模拟,提出了若干加速技术。通过对电路结构进行的独立扇出分支、扇出源分类及扇出源的最终汇聚门等静态分析,结合对停止线及停止扇出源、测试码标记向量以及扇出源临界性确定前的预处理等动态计算,使得扇出源故障模拟区域及需要故障模拟的扇出源数目大大减少,极大地缩短了整个故障模拟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平行码临界路径跟踪故障模拟算法,对少量和大批的随机码都非常有效,并且随着电路规模增加,其有效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MM5分布式并行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是进行中尺度天气预报的有效手段。中尺度模式MM5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中尺度预报模式之一。数值天气预报的巨大计算量和实效性要求必须通过高性能分布式并行计算来实现。分析了MM5串行算法的特点,研究了其并行算法的实现,讨论了算法的一些改进,给出了MM5模式在分布式并行巨型计算机上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9.
并行调试环境中的追踪和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传递消息进行通信的并行程序,由于受进程调度和消息等待时间变化的影响,其执行结果可能是不确定的。这导致调试时相继执行不能再现先前的故障,为此,在并行调试环境中引入了追踪和重演机制。本文详细讨论了一种比较先进的追踪和重演算法及其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10.
并行科学计算应用的动态I/O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高性能并行文件系统的关键前提是对 I/ O 访问模式的分析和研究。并行文件系统的界面、组织结构、cache 预取算法等都与具体应用的 I/ O 模式紧密相关。目前,大多数对 I/ O 模式的分析局限于其静态模式,而动态 I/ O 模式对并行文件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并行科学计算应用的动态 I/ O 访问模式,总结出科学计算应用在访问数据量、时间间隔、访问顺序性等空间、时间上的一般访问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面向并行科学计算应用的并行文件系统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