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针对一般强跟踪滤波算法(STEKF)在光纤陀螺动态输出滤波过程中存在跟踪效果不好的缺陷,分析推导一种新的强跟踪滤波算法(ISTEKF),使其能够克服原先算法存在的缺陷,并利用光纤陀螺动态输出数据进行仿真验证,滤波结果表明ISTEKF算法能够达到很好的跟踪效果,且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2.
某型飞机平尾轴疲劳断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台架试验装置对某型飞机平尾轴进行了疲劳试验,通过断口的观察分析、断口部位的金相分析、硬度检测、有限元结构应力分析,确定了平尾轴的失效模式,并对其断裂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尾轴的断裂性质为疲劳断裂,裂纹源均起源于大轴简体内壁加工刀痕形成的沟槽处,变截面圆弧造成的结构应力集中和粗糙加工刀痕形成的附加应力集中是造成大轴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关键词:平尾轴;疲劳断裂;失效分析;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143.
光学元件的装配应力和加工应力是制约高精度激光陀螺稳定工作的重要因素.考虑各向同性材料在应力作用下介电常量变化的情况,利用弹光效应和琼斯矩阵得到了复杂应力与穿过全反射棱镜的激光束偏振态改变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提出一种通过记录棱镜布儒斯特角反射光椭偏度配合光斑质量分析应力水平的筛选方法,对棱镜式激光陀螺装配过程中光学元件应力的早期筛查有突出作用,并设计专用工装以适应棱镜相关产品的应力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144.
舰船在大风浪中航行的风险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领域,其风险程度很难用量化进行评估.为了更好地方便研究,并为以后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建立舰船在大风浪中航行的安全评价体系,同时构造了判断矩阵,并进行了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求出了每个影响舰船航行安全因素的权重,并通过实例进行解算,得出结果和实际情况相比大致相似.此方法可以较好地对舰船在大风浪中航行的安全进行直观的描述,可供舰船长用来掌握舰船航行的风险情况,进而进行有效的风险决策.  相似文献   
145.
准确判断敌人空袭火力体系的构成和攻击强度是防空作战争取主动的前提和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如何判断敌空袭被掩护目标使用的兵器种类进行了分析,然后从空袭可用兵力、日出动强度和日出动量三个方面对空袭火力体系的攻击强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6.
桅杆有限元模型一般用实测平衡张力作为纤绳的初张力,研究表明这种做法对桅杆振动特性的影响不可忽略,有必要对有限元模型中纤绳初张力进行识别。针对实测数据可能少于、恰好或多于能确定纤绳初张力所需数目等3种情况,分别给出了纤绳初张力的识别方法,并结合算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其方法执行效率高,提高了桅杆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7.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Nd:YAG作为激活介质的固体热容激光器的温度场及应力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体热容激光器的温度场、应力场与常规的固体激光器有很大的差异,常规的固体激光器激活介质必须在泵浦的同时进行冷却,晶体表面温度比中心温度低,晶体表面受到的是张应力.固体热容激光器发射激光时,激活介质处于绝热状态.激活介质表面的温度要比中心高,激活介质表面出现的是压应力.这种差异是固体热容激光器可以高功率运转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8.
We consider the classical problem of whether certain classes of lifetime distributions are preserved under the formation of coherent systems.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independent and identically distributed (i.i.d.) component lifetimes, we consider the NBUE (new better than used in expectation) and NWUE (new worse than used in expectation) classes. First,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a coherent system to preserve the NBUE class is given. Sufficient conditions are then obtained for systems satisfying this necessary condition.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s are satisfied for a collection of systems which includes all parallel systems, but the collection is shown to be strictly larger. We also prove that no coherent system preserves the NWUE class. As byproducts of our study, we obtain the following results for the case of i.i.d. component lifetimes: (a) the DFR (decreasing failure rate) class is preserved by no coherent systems other than series systems, and (b) the IMRL (increasing mean residual life) class is not preserved by any coherent systems. Generalizations to the case of dependent component lifetimes are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9.
In progressive censoring, items are removed at certain times during the life test. Commonly, it is assumed that the removed items are used for further testing. In order to take into account information about these additional testing in inferential procedures, we propose a two‐step model of stage life testing with one fixed stage‐change time which incorporates information about both the removed items (further test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those remaining in the current life test. We show that some marginal distributions in our model correspond either to progressive censoring with a fixed censoring time or to a simple‐step stress model. Furthermore, assuming a cumulative exposure model, we establish exact inferential results for the distribution parameters when the lifetimes are exponentially distributed. An extension to Weibull distributed lifetimes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0.
将轨道简化为移动载荷作用下固定在弹性支撑上的Bernoulli-Euler梁,通过静态电磁-结构耦合有限元模型求得外围封装的等效刚度,计算得到发射器的临界速度。另外,利用混合有限元/边界元法建立电磁-结构-运动多物理场耦合的动力学模型,求得枢轨动态接触压力和轨道的应力应变分布特性。通过在轨道背面布置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利用测量数据验证了动力响应特性,并分析了弹丸在内弹道的稳定性。针对典型30 mm × 30 mm矩形口径发射器,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C型电枢对轨道的电磁挤压力在平顶沿起始时刻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小;电枢通过引起的应力波在高速段容易与轨道中反射应力波发生共振,并且轨道在电枢运动的中间高速段区域受力最为集中,应力集中水平约是起始低速段区域的2.44倍;电枢运动高速段会出现晃动现象,进而引起上下轨道受力的不对称性。分析及试验结果对研究电磁轨道发射器内弹道动力响应特性和发射器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