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单波束内目标往往相距较近,采用传统角度分辨技术难以将其分辨,从而给目标跟踪和识别带来较大困难。于是提出基于LM算法的极大似然角度估计方法,实现波束内双目标的分辨。该方法在阵列雷达的基础上建立双目标回波模型,推导极大似然角度估计算法。考虑到求解算法直接影响极大似然角度估计的收敛速度和估计精度,利用LM算法实现了极大似然估计的求解,从而得到目标角度的精确估计。该方法避免了多次脉冲相干积累,具有计算量小的特点。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02.
The signature of a system with independent and identically distributed (i.i.d.) component lifetimes is a vector whose ith element is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ith component failure is fatal to the system. System signatures have been found to be quite useful tools in the study and comparison of engineered systems. In this article, the theory of system signatures is extended to versions of signatures applicable in dynamic reliability settings. It is shown that, when a working used system is inspected at time t and it is noted that precisely k failures have occurred, the vector s [0,1]nk whose jth element is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k + j)th component failure is fatal to the system, for j = 1,2,2026;,nk, is a distribution‐free measure of the design of the residual system. Next, known representation and preservation theorems for system signatures are generalized to dynamic versions. Two additional applications of dynamic signatures are studied in detail. The well‐known “new better than used” (NBU) property of aging systems is extended to a uniform (UNBU) version, which compares systems when new and when used, conditional on the known number of failures. Sufficient conditions are given for a system to have the UNBU property. The application of dynamic signatures to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burn‐in” is also treated. Specifically, we consider the comparison of new systems with working used systems burned‐in to a given ordered component failure time. In a reliability economics framework, we illustrate how one might compare a new system to one successfully burned‐in to the kth component failure, and we identify circumstances in which burn‐in is inferior (or is superior) to the fielding of a new system. © 2009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9  相似文献   
50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火灾起数和损失也不断增加,在许多城市总结火灾原因时,往往涉及消防水源缺乏导致小火酿成大灾的问题,更显消防供水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因此,消防给水规划是城市消防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水仍然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灭火剂,消防用水对水的质量并无特殊要求,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产物——中水,来满足城市消防供水的需要,解决目前城市消防供水水压偏低,无法保证火场需要的问题,是城市消防供水的新途径,既环保又适用而且节约宝贵的水资源,是未来城市消防供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04.
研究了截击机机群起飞架数的规划方法.通过对多攻击机机群进攻方式及截击攻击机机群目标分配形式的分析,以单一机群对单一机群在均匀目标分配形式下的作战效果为基础,根据来袭目标及我方最佳截击区域情况,合理地规划多机场作战飞机的起飞架数.建立了多机场飞机异地起降对多攻击机机群进行最优目标分配的形式及其量化关系模型,最后通过实例仿真和分析,证实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05.
将气泡雾化技术引入到消防领域,研制并开发了一套新型细水雾灭火系统,着重设计和制作了系统的关键部件——气泡雾化喷头。该系统具有工作压力低、雾化流量小、不易堵塞以及安全可靠等优点。在此基础上,利用所研制的气泡雾化细水雾系统进行了汽油火的实体灭火实验,灭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06.
多分辨率建模航空武器装备体系对抗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分辨率建模的思想,分析航空武器装备体系对抗的特点,提出基于多分辨率建模的航空武器装备体系对抗效能评估模型框架,通过体系对抗过程物理特性的分析提炼数学描述方法,基于主动元建模技术建立从高分辨率实体仿真模型的仿真元模型,探讨了对仿真元模型进行基于马尔科夫链的串联聚合和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空间聚合方法,提出效能评估多维矢量空间指标体系,研究结果对我军航空武器装备效能评估以及作战论证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07.
飞机战斗损伤部位及战时备件需求的确定对做好战时维修保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作战飞机的战斗损伤部位的确定方法,建立了飞机部件的当量模型和飞机受导弹攻击的仿真模型,确定了飞机的战伤分布规律.在确定飞机战伤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飞机战伤备件和故障备件需求模型,为作战飞机的战伤研究及航材储备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08.
水雷总体的声学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了水雷隐身的总体声学问题概念.通过对水雷声隐身的两种手段:壳体上涂涂层和改变外形进行比较,发现隐身的关键在于外形设计.讨论了改变水雷外形以降低其目标强度(TS)途径,分析了几种不同水雷外形对声纳探测距离的影响,认为改变水雷外形是降低声探测距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09.
通过研究“4+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员军事基础素质培养过程,改革军事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和学员队管理模式,实现军事基础教学与学员队管理的有机衔接,强化学员旅的教学管理职能,形成“三位一体”的学员军事基础素质培养模式,建立学员军事基础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10.
磺化酚醛树脂的研究: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制备了一系列水溶性磺化酚醛树脂,并对表面张力、水泥静浆流动度和水泥砂浆减水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合成的磺化酚醛树脂具有合适的表面活性,减水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