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21.
采用振荡平衡法对缙云山典型紫色土吸附TNT过程进行研究,探讨供试土壤对TNT吸附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TNT在供试土壤上的吸附可分为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2个过程,快速吸附过程主要发生在初始的15 min内,并且在吸附8 h后基本达到平衡。对动力学数据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Elovich动力学模型以及颗粒内扩散模型进行拟合,拟合结果排序为准二级动力学模型Elovich动力学模型准一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说明供试土壤对TNT的吸附过程具体可分为液膜扩散、表面吸附以及内扩散3个阶段。  相似文献   
22.
锚杆支护岩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的锚杆支护边坡地震动力设计主要采用拟静力的方法,无法考虑锚杆和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相互作用,汶川地震边坡破坏现象调研表明,锚杆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所以有必要对锚杆抗震效果进行研究。利用动力有限差分软件FLAC^3D,通过分析一个岩质边坡算例坡面上监测点动力响应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在锚杆支护前后变化,研究了锚杆在各种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抗震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锚杆都能显著降低坡面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提高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最后结合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对锚杆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为锚杆支护边坡的抗震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3.
首先对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强大抗干扰能力进行了分析与说明。然后在分析了传统调频斜率失配干扰方法和移频干扰方法的干扰效果的基础上,针对固定移频干扰只能实现点目标或线目标干扰,调频斜率失配较大时易被干扰方根据干扰信号与原信号较大的调频斜率失配特征进行反干扰的缺陷,提出一种将两者结合的方法:调频斜率失配-移频干扰。最后实验仿真证实了此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
粉喷桩技术作为一种软基加固方法,以其高强度、较小的变形特性以及良好的稳定性广泛地应用于公路、铁路、港口、围海造田等工程软土地基的加固。但在防洪堤防工程中的应用刚刚开始,文中通过对此技术在堤防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的介绍,为以后同类工程提供借鉴,以便其更好地在市政、水利工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5.
复杂条件下膨胀土边坡渗流和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膨胀土的工程性质受周围环境及气候的影响比较大,很多膨胀土边坡的失稳破坏是在降雨时或者降雨后发生的。对膨胀土边坡失稳而言,胀缩性和裂隙性是内在因素, 降雨入渗是外部诱发条件。用SEEP/W和SLOPE/W软件对膨胀土渠坡工作期间水位快速升降、降雨入渗以及自然蒸发等可能工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考虑了裂隙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很小,渠坡内部各种物理场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水位快速升降对临水面含水量和压力水头的影响较快,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影响渠坡内部的含水量和压力水头变化;膨胀土张裂缝对降雨入渗有显著的影响,含水量和总水头影响范围达到张裂缝底部;水位快速下降会导致边坡安全系数降低。研究结果对边坡稳定性分析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6.
压力板仪配套及SWCC试验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压氮气瓶、压力控制箱及精密电子天平等器件,对从美国土壤水分仪器公司进口的压力板仪核心部件进行了配套完善。介绍了配套后的压力板仪土-水特征曲线测试系统的结构组成与特点,对土-水特征曲线(SWCC)试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用配套的压力板仪测定了宁夏原状自重湿陷性黄土、北京原状粉质粘土和小浪底防渗斜墙重塑黄土类壤土等3种土样的土-水特征曲线,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7.
三峡库区某滑坡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区大量的边坡滑坡因其特殊的地质条件,传统的分析方法无法分析其发展过程,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已在工程中得到了应用。运用其对库区某碎石土滑坡工程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作出稳定性评价,最后与极限平衡条分法(Spencer)进行比较,二者结果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28.
基于ATV分析履带预张力对车辆软土通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履带预张力对车辆软土通过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ADAMS软件的ATV工具箱,建立了履带车辆与地面的相互作用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履带预张力可有效降低车辆的平均最大压力,并提高其挂钩牵引性能.该结论对履带车辆的设计者和使用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为探索普通硅酸盐水泥(P·O)、熟石灰(HL)、硅灰(SF)三元混料系统对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综合极端顶点设计和均匀设计思想建立混料回归模型,得出了响应面图形,确定了三元混料系统的最佳配方。在该配方下,固化土7d实际抗压强度可以达到4.75MPa。通过交互作用分析揭示了混料因子间的作用规律:P·O与HL交互作用对固化土7d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极其显著,P·O与SF交互作用对固化土7d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显著。对比试验表明,该混料设计方案对提高固化土7d无侧限抗压强度有显著效果,对土壤固化剂配合比优化设计和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梅花型布置双排抗滑桩合理桩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滑坡推力作用下梅花型布置双排抗滑桩成拱机理对其合理桩位进行研究。参考前人对单排桩合理桩间距的研究成果,运用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得到相邻前后排桩桩间土拱跨度的控制表达式。同时,考察了桩间距和桩排距对土拱效应的影响,并绘制了lx′-ly′区间分布图。利用双排桩在滑坡上的有效影响面积,结合区间分布图推导出合理的桩间距和桩排距。结果表明,合理的桩间距和桩排距能够使前后排桩桩间形成直接土拱,并催生间接土拱,进而使前后排桩相互配合,共同起到支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