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3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隐含否定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表达层面上不具备否定的形式,但却具有否定内容的语言现象。本文从语言语境、常规关系语境及社交语境角度对隐含否定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并用具体实例说明语境信息对理解和表达隐含否定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22.
多媒体界面中的语音评价问题尚处于研究阶段。本文探讨了语音评价的基本方法,重点对语音的客观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应用语音分析技术进行语音总体效能客观评价的计算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3.
介绍一种优质、低时延的8kb/s语音编码算法,重点描述了算法的构造,分析了算法的性能。本算法可用一片33MIPS的通用定点DSP芯片实现。对算法所作的编解码信噪比测试和非正式的听音测试表明,该算法具有优良的编解码语音质量。  相似文献   
24.
论英语幽默的文化色彩及语义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英语中的幽默界定为“情景幽默”和“语言幽默” ;通过实例分析 ,着重探讨了修辞格在幽默语言中的作用、幽默语言的语义学基础 ,以及研究幽默对感受英语语言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与数据指挥相比,语音指挥在战术环境中优势明显。但因战术条件下地理环境复杂、电磁环境恶劣、通信信道速率低等原因影响了其指挥效能的发挥。通过对语音指挥现状分析,提出面向战术环境特别是窄信道条件下语音指挥的总体设想,并给出提升战术环境下语音指挥能力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措施。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26.
信息科学的发展对指挥控制的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语音识别将是车载、机载、舰载综合电子设备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但海、陆、空等指挥控制环境中高噪声的存在及其导致的话者语音变化,为语音识别系统的可靠应用带来了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研制具有抗噪声能力的语音识别系统。本文基于语音识别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噪声特性及其对语音识别影响的分析,从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入手,探讨了抗噪声语音实时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27.
本文比较了几种常见的语音编码系统客观质量评估方法,得出 LPC CD(法线性预测编码倒谱距离法)是一种最接近主观评估结果的客观质量评估方法的结论,并对 LPC CD 法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8.
飞机、坦克和船舶等封闭座舱内部产生的强机械噪声严重地影响了语音通信系统,为此,提出了自适应噪声抵消与谱相减结合的单通道语音消噪算法,其基本原理是:先进行基于相关检测的自适应消噪处理,其后采用谱相减算法消除残留噪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引擎噪声的消噪效果明显,并能有效地保持语音清晰度,可应用于机械噪声很强的语音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29.
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比于传统的n-gram统计语言模型,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建模技术在语言模型建模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逐渐在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领域中得到应用。然而,目前RNN语言模型的训练大多是离线的,对于不同的语音识别任务,训练语料与识别任务之间存在着语言差异,使语音识别系统的识别率受到影响。在采用RNN建模技术训练汉语语言模型的同时,提出一种在线RNN模型自适应(self-adaption)算法,将语音信号初步识别结果作为语料继续训练模型,使自适应后的RNN模型与识别任务之间获得最大程度的匹配。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模型有效地减少了语言模型与识别任务之间的语言差异,对汉语词混淆网络进行重打分后,系统识别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并在实际汉语语音识别系统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30.
文中介绍了一种适用于网络的,对丢包具有鲁棒性的语音编码算法——iLBC。iLBC在编码时先进行LPC分析,然后对LPC残差信号采用自适应码本编码,这个自适应码本与传统的CELP算法中的自适应码本不同,没有利用语音帧之间的相关性,使得iLBC算法对丢包具有鲁棒性;解码时如果有语音包丢失,则采用丢包隐藏(PLC)算法。介绍了iLBC编解码算法的基本原理;重点分析了iLBC的自适应码本编码方式以及丢包隐藏算法(PLC);比较了在丢包率相同的情况下,iLBC和ITU-T G.729A的MOS分,结果表明,iLBC更适合于有丢包的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