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将导弹防御指控网络看作变拓扑结构网络,引入小世界网络中"簇"的概念,以最短作战响应时间为优化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均连接度自适应分簇算法的信息流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证信息优裕度的前提下,提高了信息可达度和信息交互质量,提高了指控网络遭受打击时的重构能力。  相似文献   
72.
防空体系作战能力灰色聚类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分析现代防空体系的组成出发,建立了较完备的防空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定权聚类和三角白化权函数的防空体系作战能力灰色聚类评估方法,并通过算例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防空体系作战能力的评估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3.
软件内建自测试中测试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内建自测试”是软件测试和可测性设计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概念,其思想来源于硬件内建自测试BIST(Build-In-Self-Test),即模拟硬件BIST中的附加电路。在软件中也插入这样的一些“附加电路”,即测试点(CheckPoint),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测试时的复杂度,其中测试点设置是软件内建自测试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具体讨论了测试点设置策略、测试点个数,最后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实现。  相似文献   
74.
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未知数量稀疏源盲分离的统一方法。为了改善聚类分离的精度,该方法选取混合空间中半径给定的、中心位于原点的超球面以外的所有数据点,然后将这些数据点映射到中心位于原点的单位超球面上以得到集合Cy。由此,原来的聚类变为致密聚类,各聚类互相重叠的现象几乎消失。随后,先通过关于Cy的聚类分离来估计混合矩阵,再根据混合矩阵估计源,其中最佳不相似阈值和相应的聚类数量是自动生成的。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对具有不同程度稀疏性源的有效性。当源充分稀疏时,重构信噪比大约是300 dB。因此,该方法精确、便利。  相似文献   
75.
We develop a heuristic procedure for partitioning graphs into clusters of nodes such that each cluster of nodes induces a connected subgraph with the objective of minimizing the differences within clusters as measured by the total differences between all pairs of nodes of a cluster. We apply our procedure to determine optimal delivery zones for community sections of a major newspaper while including a number of operational constraint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a 18–56% improvement in the total differences within the zones designed over the usual intuitive heuristics. Given the magnitude of the revenue generated by larger local newspapers through zoning, our method demonstrates how better zoning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value of segmentation. © 2004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5.  相似文献   
76.
根据一种层次数据的特点,采用层次编码标识实体的方式进行数据存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表设计.使用触发器、存储过程、视图、客户端计算等方式逐层统计层次节点上的费用.最后,分析了这几种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7.
基于遗传算法与最大最小原理的故障模式特征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诸如液体火箭发动机等复杂动力学系统的故障诊断中,监控参数组的优选问题一直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提出了综合样本矢量方向离散度概念,以此作为故障特征参数的优选准则;然后利用经过改进的遗传算法,对某液体火箭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进行了特征参数组的优选。在改进的遗传算法中,采用了非常简洁而高效的染色体编码,针对特征优选的组合优化类问题专门设计了一种特殊的基因迁移算子,并引进了父本个体适应值的动态调整技术与共享函数。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8.
本文分析了序统计滤波器的特性,并提出了它的几个统计特性。给出了输出信号的解析表达。并着重分析了它的联合分布,从而对输出信号的独立性进行了一定的描述。这为滤波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We investigate the joint signature of m coherent systems,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components have independent and identically distributed lifetimes. The joint signature, for a particular ordering of failure times, is an m ‐dimensional matrix depending solely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ystems and independent of the underlying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the component lifetimes. The elements of the m ‐dimensional matrix are formulated based on the joint signatures of numerous series of parallel systems. The number of the joint signatures involved is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of the number of the minimal cut sets of each original system and may, therefore, be significantly large. We prove that although this number is typically large, a great number of the joint signatures are repeated, or removed by negative signs. We determine the maximum number of different joint signatures based on the number of systems and components. It is independent of the number of the minimal cut sets of each system and is polynomial in the number of components. Moreover, we consider all permutations of failure times and demonstrate that the results for one permutation can be of use for the others. Our theorems are applied to various examples. The main conclusion is that the joint signature can be computed much faster than expected.  相似文献   
80.
在现有的稀疏子空间聚类算法理论基础上提出一个改进的稀疏子空间聚类算法:迭代加权的稀疏子空间聚类。稀疏子空间聚类通过解决l1最小化算法并应用谱聚类把高维数据点聚类到不同的子空间,从而聚类数据。迭代加权的l1算法比传统的l1算法有更公平的惩罚值,平衡了数据数量级的影响。此算法应用到稀疏子空间聚类中,改进了传统稀疏子空间聚类对数据聚类的性能。仿真实验对Yale B人脸数据图像进行识别分类,得到了很好的聚类效果,证明了改进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