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高速三体船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水动力理论、模型试验和船型优化等方面对高速三体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高速三体船的应用前景,归纳评述了有关的研究成果和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关于这种新船型的若干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2.
高透波性大刚度桅杆设计与性能测试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了用复合材料技术设计与制造高透波性大刚度桅杆的方法,以高强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SW905乙烯基脂树脂为基体材料,制作出1∶1桅杆模型,对制作出的桅杆模型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制作出的桅杆具有高透波性和较大的动刚度.  相似文献   
103.
根据波动方程线性化模型,考虑了合成孔径成像的数学问题,对于在二维曲面上所获得的数据来重建三维景物,将基阵的运动和旋转归结为对基阵轨迹的依赖上.利用微局部分析给出了一般问题的一种新的理论反演算法,并且分析了成像系统的分辨率,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4.
无人炮塔系统关键技术组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炮塔系统是未来火力系统发展的方向,在坦克和装甲车辆炮塔部分被命中概率高的现实情况下,无人炮塔对乘员来说相对安全。文章初步分析了无人炮塔系统的关键技术——遥控火炮技术和自动输弹技术实现的可能性和途径,并且针对在相同底盘上配置更大威力火炮的要求,探讨了膨胀波技术在无人炮塔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5.
针对宜巴段三塔四跨斜拉桥工程实例,结合MIDAS软件,进行动态时程分析,对比研究了行波效应对桥塔、桥墩各控制点的位移、剪力以及轴力的纵向地震反应的影响。通过施加-EL-Centro纵向地震波作用,模拟出斜拉桥控制点的位移、内力地震反应最大值,得出结论:对于多塔斜拉桥,行波效应对各桥塔塔底、各桥塔塔顶内力、位移响应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06.
针对受限空间油料火灾爆炸发生、发展、控制、抑制实验的需要,研制了一系列模拟实验台架及关键参数测试系统。所研制的一系列模拟实验台架为各种工况的油料火灾爆炸模拟实验研究提供了完备的科研条件和支撑;研制的超动态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能对冲击波压力、瞬时温度、火焰识别、爆燃向爆轰演化(DDT)过程等进行连续捕捉、测试、分析;研制的基于紫外火焰探测、数字信号处理和网络化智能探测技术的油气爆炸火焰传播速度测试系统较传统的火焰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零误报、探测距离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7.
舰船在大风浪中航行的风险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领域,其风险程度很难用量化进行评估.为了更好地方便研究,并为以后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建立舰船在大风浪中航行的安全评价体系,同时构造了判断矩阵,并进行了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求出了每个影响舰船航行安全因素的权重,并通过实例进行解算,得出结果和实际情况相比大致相似.此方法可以较好地对舰船在大风浪中航行的安全进行直观的描述,可供舰船长用来掌握舰船航行的风险情况,进而进行有效的风险决策.  相似文献   
108.
针对扭转导波对小管径弯管的检测问题,分别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进行研究。使用ANSYS软件模拟扭转导波在弯管中的传播;设计一种针对小管径管道的磁致伸缩扭转导波检测传感器,并对弯管进行检测,建立该传感器的导波激发和接收模型,利用理论模型对实验信号进行解读。研究结果表明:T(0,1)模态导波在小管径管道弯头处发生模态转换,部分T(0,1)模态转换成F(1,1)模态,F(1,1)模态具有方向性,垂直于弯头拱背-拱腹方向;模态转换会造成检测信号的双端面反射现象,第二个端面回波与第一个端面回波幅值比随频率的增大呈减小趋势;传感器激发出的纵向磁致伸缩力会导致实验信号中出现少量纵向模态导波。研究结论为磁致伸缩扭转导波对小管径弯管的检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9.
将轨道简化为移动载荷作用下固定在弹性支撑上的Bernoulli-Euler梁,通过静态电磁-结构耦合有限元模型求得外围封装的等效刚度,计算得到发射器的临界速度。另外,利用混合有限元/边界元法建立电磁-结构-运动多物理场耦合的动力学模型,求得枢轨动态接触压力和轨道的应力应变分布特性。通过在轨道背面布置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利用测量数据验证了动力响应特性,并分析了弹丸在内弹道的稳定性。针对典型30 mm × 30 mm矩形口径发射器,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C型电枢对轨道的电磁挤压力在平顶沿起始时刻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小;电枢通过引起的应力波在高速段容易与轨道中反射应力波发生共振,并且轨道在电枢运动的中间高速段区域受力最为集中,应力集中水平约是起始低速段区域的2.44倍;电枢运动高速段会出现晃动现象,进而引起上下轨道受力的不对称性。分析及试验结果对研究电磁轨道发射器内弹道动力响应特性和发射器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发展显微成像方法获得空间分辨率为1.57 μm/pixel的近场射流瞬态图像,分析超声速气流中液体横向射流表面波演化规律。采用流体体积法获得射流的三维形态及近场流场特征,研究近场流场结构及气液作用。射流的一次破碎过程主要有表面破碎和液柱破碎。其中表面破碎由气液剪切引起的K-H不稳定主导,液柱破碎由气液加速引起的R-T不稳定主导;射流柱表面局部压力的脉动是诱导产生射流迎风面表面波并促使其沿射流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射流柱与超声速气流作用形成背风面回流,近壁面液雾主要由表面破碎及背风面回流输运的液滴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