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511.
新形势下军队会计监督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12.
防空作战体系的武器装备组成结构和对抗信息交互具有网络化特征,其作战效能是通过对抗过程中各组分系统间复杂的网络化交互涌现出来的,因此描述体系作战效能的指标也应由各组分系统效能指标相互关联涌现出来,而传统防空体系指标选取方法无法准确描述防空体系内部复杂的关联关系和揭示体系能力的复杂涌现生成机理。因此将无参数探索最大交互信息算法( MINE)和网络统计算法( FNA)组合构建了MINE?FNA组合算法模型,对基于武器装备体系仿真试验床的防空体系仿真的全样本实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构建了“底层基础指标→均一化指标→体系级指标”的三层防空体系指标网,为研究防空体系内部复杂关联关系和分析防空体系能力的生成机理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13.
基于智能体技术的CGF行为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模拟CGF物理行为和智能行为的不同特性,提出了一个复合CGF智能体模型,将CGF的行为模拟分为认知、内部环境、规划决策和行动四个模块,该模型综合了反应式行为模式和基于规划模式两方面优点.利用行为模式采用层次化方法建立CGF物理行为模型,使CGF智能体能对动态战场环境做出灵活的反应.结合CGF不同类型任务规划决策方法的分析介绍了基于规划模式的CGF智能行为模拟方法,使CGF智能体能按照战术原则进行作战任务规划.采用基于军事命令控制结构对CGF进行组织和控制,为CGF间的指挥协同提供了与实际作战环境相似的框架.  相似文献   
514.
认清表现是前提 日常表现是判断基层官兵是否存在压抑心理的“晴雨表”。官兵的心理变化会不同程度地通过行为方式、面目表情、情绪起落等途径表现出来,只有正确认识这些表现,才能够选准工作对象。一般来说,基层官兵的压抑心理有以下六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15.
介绍了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定义、分类及作用,重点分析了英语教学中师生非语言交际行为及手段,对比点评了师生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文化差异,认为:作为语言交际行为的补充,非语言交际行为在语言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16.
一次心理辅导课上,到了提问阶段,一名新兵递上了一张字条:知心姐姐,我能找你单独聊聊吗?课后他留了下来。一个英武帅气的小伙子,却眉头紧锁、神色凝重。他介绍说,他叫小唐,来自广东,入伍时大专在读。他要咨询的问题是,自己控制不了想家的情绪,家里的一切总是浮现在脑海中,  相似文献   
517.
抓好中小学国防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中小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行为可塑,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学校要针对他们思想和行为特点,采取融合式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寓教于学,增强国防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18.
519.
李云  陈知强 《政工学刊》2008,(12):53-54
角色这一概念,来源于戏剧,可以说是从“人生如舞台”的观念中演变而出的。角色的概念早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研究中。1935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在分析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行为方式时,借用了角色一词。米德认为,个人是各种角色的总和,它代表对占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所期望的行为。角色冲突就是指当一个人同时扮演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时所生的心理冲突。  相似文献   
520.
高校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科学研究的从事者,其学术行为对学生、学校、社会皆会产生影响。一旦教师出现学术不端行为会严重影响高校、教师的声誉和社会信誉,破坏学术界的健康发展,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高校学术不端的严峻形势引发学界对此行为的深入研究,研究高校教师的学术不端危害性及原因,探索高校教师学术不端的防范机制,为进一步肃清学术风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