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二相编码信号分段相关-视频积累检测的最优中频积累时间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载波多普勒下的二相编码连续波信号可以采用检波前中频积累加检波后视频积累的方法进行检测。本文对此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最优中频积累时间的选取准则。  相似文献   
62.
分析了防空反导系统的射击误差源并根据各类误差的特性区分哪些是可校正误差,哪些是不可校正误差,根据卡尔曼滤波理论,分析影响闭环火控系统精度的多种因素,据此对弹丸脱靶量测量装置的性能指标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63.
在利用火炮等武器对目标区的目标点进行打击时,由于射击偏差的存在,需要实时获取炸点相对于目标点的偏差量,用来修正火炮下一次射击时的方位角,即完成射击校正,以此保证射击精度和缩短作战反应时间.介绍了经验校射法、基于激光测距机的地面校射法、炮位侦察校射雷达和基于无人机的校射系统,并分析了每种方法的局限性.重点研究了基于无人机的射击校正方法,给出了适合大中型以及微小型无人机的校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64.
随着现代化导航信号带宽的增大,由于可以大幅降低采样率,复信号采样的优势日趋明显。由于存在I/Q幅相误差,复信号采样对导航接收机伪距测量造成了一定影响。改进了信道非理想与I/Q幅相误差共同影响BPSK/QPSK信号零值测量的分析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推导得到了任意I/Q误差和信道非理想特性影响BOC信号伪距零值的模型;探讨了二者在频域抗干扰应用场景下引起的零值变化;理论分析与软件接收机仿真结果高度吻合,误差在1.5×10-4码片内,证明了分析模型的精确性。该分析方法可用于对高性能导航接收机信道特性进行事先约束及筛选,以确保干扰场景下的零值变化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65.
ADSl217是一种最新型宽动态范围24位高精度模数(A/D)转换器,它采用Delta—Sigma(△-∑)技术、可编程数字滤波器、可编程增益放大器、自校正技术以及徽处理器,有效精度高达22位,满量程非线性误差小于0.0012%。详细阐述了它的结构、引脚功能、特点、原理、参数及命令,并给出了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以及工作的时序波形图。该电路已成功应用于高精度多通道数据采集卡中。  相似文献   
66.
由于工作原理不同,舰炮使用传统无控弹试射方法不适用于一维弹道修正弹。分析了舰炮使用一维弹道修正弹射击误差构成和试射的必要性,提出了一维弹道修正弹校正射击诸元误差和预测误差试射新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对海射击以实际观测弹着水柱与提前点偏差作为发射诸元误差的精度,以及以预测弹着落点与实际观测弹着水柱偏差作为预测误差的精度,提出了求取诸元误差和预测误差的方法,论证了试射发数;然后从距离上和方向上校正诸元误差和预测误差。假设各误差值,通过仿真计算表明,按新方法试射能够显著提高射击精度。  相似文献   
67.
68.
69.
非相参多点源诱偏技术是对抗反辐射导弹(ARM)的有效手段。以ARM目标分辨的二分组理论和双点源诱偏的仿真结果为依据,对等功率三点源诱偏的2种经典布局的ARM落点整体分布进行预测。通过对ARM落点和系统被击中概率曲线的分析及拟合处理,验证了预测的正确性及系统被击中概率与占地面积的相关性,为通信辐射源抗ARM的布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0.
为揭示集水箱内水雾雾滴喷射的初始位置对喷嘴喷雾冷却性能的影响,利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和离散相模型对发动机排气集水箱内横流喷雾冷却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雾滴进入烟气流场的初始位置距离分隔板小于0.14m时,部分雾滴进入循环涡流区,大量雾滴与分流管管壁反复碰撞,在管壁上形成液膜,使得雾滴蒸发速率降低;当雾滴初始位置位于(0.14,0.23)m时,两相掺混较好,且随着距离的减小,雾滴有效运动行程增加,喷雾冷却效果增强;当雾滴初始位置大于0.23m时,雾滴未在排气室进行螺旋运动而是随气流直接排出集水箱,蒸发时间短,喷雾冷却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