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36岁的焦锦淼任河南省西平县委书记已经5个年头。这5年里,他把自己的一腔真诚,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人民和土地,也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武装事业。他爱武装、管武装、用武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1995年7月,他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百名优秀县(市)委书记。1996年3月,他又被评为河南省先进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受到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通报表彰。  相似文献   
2.
高技术条件下机动战,后勤与作战部队都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根据机动战的特点,后勤保障方式应做到三个结合,即定点保障与寻的保障相结合、伴随保障与设点保障相结合、直达保障与接力保障相结合。保障内容应突击三个重点,即运输保障,油料保障、伤员救治。后勤指挥应把握三个关键,即构成野战机动的指挥机构,实施动中指挥;提高动中通信能力,实施连续指挥;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相结合,实施灵活指挥。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对新形势下我军的军事经济工作具有哪些指导作用?本文认为,毛泽东所揭示的经济战争关系的规律、军事经济与军队建设的规律、国防与武器装备关系的规律以及所阐发的军事经济原理和方法论,是新时期军事经济工作的指针,对于指导我军现代化国防建设,走全面质量建设的“精兵之路”以及现代化武器装备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试验田.这里聚集着大量高科技人才,蕴藏着巨大的科技力量,充满着蓬勃的创新生机,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环境创新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创新成果不仅对国家的科技事业和经济建设乃至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也为深化城市民兵工作改革,提高综合国防力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机动规避是舰艇编队避开潜艇威胁的重要措施。针对编队队形模型的特点,从舰艇编队规避潜艇于预定距离之外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编队队形相对运动带与规避距离关系,提出了基于队形相对运动带舰艇编队规避航向优选方法。通过战术想定实例表明,基于编队队形运动带的优选航向能够成功引导编队避开潜艇威胁,极大地简化了绘算,可为舰艇编队反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回望护航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到成熟时期、新军事变革发展到高级阶段、社会变革跨入信息时代的最新战争模式。信息化战争离不开信息化的装备,装备信息化的建设也离不开装备管理的信息化,装备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对装备信息化本身的发展会起到很重要的促进作用,装备基础数据库则是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本文将重点分析装备基础数据库建设的现状,阐述科学建设装备基础数据库的好处,并提出对建设通用装备基础数据库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一旦发生战事,我军的动员集结、难民的安置救护、战场的机动转移等行动,都要求快节奏、高效率地完成。作为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要在边境应急行动中做到“插上手、说上话”,首要任务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政治工作快反应变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李相权  於建琴 《国防》2001,(12):26-26
战争准备必须依据战争形态进行。高技术局部战争一方面是硝烟弥漫的空袭与反空袭斗争,另一方面也是激烈的电磁、信息、心理等“软对抗”。因此,新时期的城市民兵军事斗争准备,应根据现代战争“硬对抗”和“软对抗”兼容的特点,在重视民兵高炮等“硬防卫”力量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软防卫”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王玄玉  武涛 《防化学报》2000,9(2):55-58
概述了化学救援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向网络化发展的必然性,阐明了计算机网络在化学救援中的主要应用及实现步骤、基本原理和化学救援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