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1.
发挥好情理相融效应的作用有人说,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是“三分含情、七分叙理”。但是,在工作中却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种是教育者虽动之以情,但片面迎合被教育者的某些情感状态,结果就使教育变得苍白无力,丧失原则性和战斗性;另一种是教育者讲道理很有水平,但与被教育者情感距离较大,其说服教育也难以打动人心。可见,作为政工干部,既要懂得以情感化或以理教化的力量,又要知道它们各自的局限性,将感化与教化有机地“化合”,以情感架起心灵的桥梁,以真理浇灌官兵的心田,这样的工作才会有征服人心的艺术魅力。要发挥好情理相融效应需着…  相似文献   
2.
“加强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江泽民同志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要求。说服力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是一个由内容、主体和中介三大要素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或不足,都会影响到说服力的实现。一、内容要素。思想政治工作要  相似文献   
3.
物质利益与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质利益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关系,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根本动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利益观念逐渐增强,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研究人们物质利益的问题。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原则有机结合起来,有必要从分析物质利益的社会功能特征入手来理清思路。一关于利益的社会功能,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利益具有离散功能和整合功能;也有的学者认为,利益具有社会导向功能,即最符合历史必然和人民需要的利益,将有助于引导和规范人们的实际活动。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作为物质利益的社会功能特…  相似文献   
4.
良好健康的处世观是一种生存智慧 ,可以使人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和更有利的生存环境 ;良好健康的处世观是一种成才谋略 ,可以为个人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成才机会 ;良好健康的处世观是一种思想境界 ,可以使人更准确地把握“争”与“让”、“得”与“失”的关系 ;良好健康的处世观是一种能力艺术 ,可以使个人有限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催化和升华。在社会重大转折时期 ,各种不健康的处世哲学充斥于社会 ,侵蚀着人们的思想 ,并且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军人的处世观。正如全军政工会议《决定》指出的 :“价值规律和商品交换原则在经济生活中普遍运用 ,容易…  相似文献   
5.
形式是内容的外在反映 ,不同的内容需要不同的形式 ,不同的形式产生不同的效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力求做到生动活泼 ,群众喜闻乐见 ,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 ,切忌简单生硬。”工作中我们很容易发现 ,同样一件事情 ,枯燥的说教可能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但如果借助一种形象生动的形式 ,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经验的政工干部 ,总是善于针对不同的情况和条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形式开展工作 ,善于利用各种形式为自己的工作服务 ,以有效实现工作目标。特别是随着官兵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的不断增强 ,以前那种简单的工作形…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与人的社会性需求有关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情感能力就是指成功地运用情感来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情感能力是智慧的体现 ,是人格的支撑 ,是成功的基础 ,情感能力的强弱影响到人们实践活动的调节 ,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发展 ,特别是对于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情感能力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领导干部要做好工作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 ,还应该具有高超的情感能力。许多领导干部工作开展得不好 ,效果不理想 ,经常不是因为原则和态度问题 ,而更多的是因为情感能力…  相似文献   
7.
有的人很注意保持卫生 ,努力使自己生活在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 ,以为这样就可以远离病毒的侵扰 ,保证身体的健康。但这样做的实际结果是 ,一旦有病菌侵入 ,由于自身缺少相应的抗体而导致免疫力不足 ,反而容易被病菌感染。其实 ,在医学上预防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不是进一步提高周围环境的纯洁度 ,而是采取注射疫苗的方法 ,使人体产生抗体而抵御病毒的侵袭 ,而疫苗本身恰恰就是要预防的这种病毒。也许有的人要惊呼了 ,把病毒注射到身体里人还能不得病吗 ?然而 ,这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神奇之处。治病如此 ,保持官兵思想…  相似文献   
8.
把握好教育的主体性。在教育学原理中 ,就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而言 ,教育者是教育主体 ,教育对象是教育客体 ;就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教育中的作用而言 ,教育者应当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而教育对象在教育中具有主体性。目前 ,这一理论在我军政治工作中尚没形成有效的共识 ,在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认识上一直存在着偏差。大多数政工干部认为教育的主体只能是教育者 ,这是一种片面和不正确的认识 ,直接导致了他们在教育中忽视教育对象主体能动性的错误做法。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教育对象在是否接受教育内容时具有主体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