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软件无线电中模拟调制方式的软件实现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AM、SSB和FM等模拟调制解调方式的软件实现问题。首先从软件无线电的概念、组成及特征和现有军用电台的主要调制方式出发,阐明了软件无线电应具有AM、SSB和FM等功能的思想,说明了用软件实现AM、SSB和FM必要性。其次简述了这三种模拟调制方式的原理,重点论述了它们的软件实现方法,进行了必要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在实际实现时应注意的几点建议。最后以AM为例给出了计算机模拟结果,证明了本文采用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涉及国家和军队管理体制、制度结构等深层次变革,应针对形势变化和任务需要,深入探索中国特色信息化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坚持国家主导、军地配合、统筹协调、创新机制、依法规范的推进策略,为建设信息化军队和打赢信息化战争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新型作战力量?今后应着力发展哪些新型作战力量?外军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动态如何?本文围绕上述问题着重综合分析世界军事变革背景下,各主要国家在其新军事理论的指导下,发展陆上作战、海上作战、空中作战、太空作战、战略核力量、信息作战和特种作战等新型作战力量的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兵役法》规定:“凡18岁至35岁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除应征服现役的以外,编入民兵组织服预备役,民兵干部的年龄可以适当放宽”;“不建立民兵组织的单位,按照规定对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进行预备役登记”。这对于储备雄厚的后备兵员,为应付高技术局部战争做好充分的人力动员准备是非常必要的。这一制度体现了我国国防  相似文献   
5.
《民兵法》是民兵工作的大法、基本法,它的出台施行必将极大地促进依法开展民兵工作,使民兵工作真正走上法制化轨道。目前,《民兵法》处在紧锣密鼓的起草阶段。最近,省军区系统的一些机关干部、专武干部和民兵干部给编辑部来信,对《民兵法》在立法过程中要强调、突出哪些条款和内容提出了一些建议。为配合《民兵法》的起草、制定和出台工作,《中国民兵》编辑部从本期起开辟“我为《民兵法》献一计”栏目,专门邀请参与《民兵法》起草工作的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国防动员系的专家和学者撰文,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同时,本刊还将及时刊登反映基层人武、专武和民兵干部对《民兵法》的愿望和呼声的稿件,请大家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6.
实施战场信息资源标准化是信息化军队和信息化战场建设的必由之路。必须将战场信息资源纳入全军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体系,进一步修订和充实应用数据词典,大力推行横向技术一体化,实现战场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战争呈现军民一体、前后方一体的趋势,信息化军队建设对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依赖性空前增强.走军民融合之路,大力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军地资源双向利用、使用效应双向优化,实现一种资源投入、多种效益产出的"兼容型"、"双赢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已成为信息时代实现富国强军的必由之路.从工业时代和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军民融合,已悄然打上深深的信息时代烙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8.
郭炎  余世勇 《国防》2006,(4):76-78
现代信息化战场,作战空间已从陆、海、空进一步延伸到外层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卫星等空间信息系统在情报侦察、预警探测和信息传递等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空间力量正成为一支重要的战略力量,并为各国竞相优先发展。当前,空间领域的斗争越来越激烈,空间制信息权已成为  相似文献   
9.
一体化训练评估本身就是定量分析及决策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军事运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正确运用军事运筹学原理,解决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训练评估中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分析一体化训练评估的特征入手,指出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训练评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将军事运筹学的基本原理与一体化训练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由传统的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加定性分析;随着一体化训练的推进,客观上要求建立和完善一体化训练评估机制,使一体化训练评估更具科学性和精确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民兵是我国民兵组织建设的重点,分布面广,人数众多。为便于平时管理使用和战时快速动员,应根据其军政素质和技术素质实行分级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民兵组织实行了分类建设,这是需要继续坚持的一项基本制度。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传统的民兵管理方式还是按照分类建设的标准进行的。即民兵不论是否服过现役、从事何种专业以及训练程度如何,一律按年龄将其大致区分为基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