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针对传统优化方法不易解决含有复杂动力学约束的路径规划问题,提出利用勒让德伪谱法(Legendre Pseudospectral Method,LPM)对地面无人驾驶器(unmanned ground vehicle,UGV)的避障路径规划进行研究。通过建立UGV的动力学模型和障碍物模型,整合了基于LPM的路径约束条件。最后应用以LPM为基础开发的MATLAB插件包DIDO,计算得出了优化路径。仿真实验中以UGV移动路径规划为例,设计实现了UGV的避障规划。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较快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模糊信息的信息量及其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义了有关信息的基本概念 ,给出了一种关于位置的模糊信息即闭区间 [a ,b]上模糊数的信息量计算公式 ,讨论了模糊数信息量的性质 ,最后介绍了在模糊层次分析的比较判断矩阵构造中的算例  相似文献   
3.
排队理论计算地面防空系统的服务(可射击)概率时,因计算模型的制约,可能使计算结果大于实际结果,影响防空兵指挥员指挥决策的准确性。对此,根据地面防空系统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引起计算误差的因素和误差的可能取值范围,克服了排队论模型的局限性,为计算结果的修正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多站时差定位过程中,传统定位算法在传感器布站不合理的情况下通常会表现出明显的病态性,其导致定位结果不稳定、精度低。针对此问题,首先分析了时差定位过程中病态性产生的物理场景,并通过奇异值分解揭示了病态性的本质;其次根据时差定位观测矩阵的特征值分布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站时差定位改善方法,该方法基于LS估计信息矩阵的条件指标进行奇异值修正,兼顾了目标定位的分辨率与方差,能显著提高多站时差目标定位的精度和稳定性,且没有增加系统和算法复杂度;最后将该算法与传统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结果证明了该算法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通信信号中的时延信息,构建了基本TDOA定位算法,详细推导出了其理论定位精度分布及理论上最优定位点精度,为其定位的主要误差影响因素分析,及基于时延信息的被动定位算法的设计和改进力度提供了参考依据。并结合通信信号实际环境,给出了较为全面的仿真案例验算。  相似文献   
6.
随着反潜火控设备的快速发展,火控软件中成熟的解算技术需要有效继承,同时需要开发适合新型武器的操控及解算技术,为后续其它型号软件提供高效的功能继承。因此开展软件复用及构件化开发研究在反潜火控软件研制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在反潜火控软件开发过程中进行软件复用及构件化开发的技术,并详细介绍了适合反潜火控软件开发的方法和过程。该项技术的使用有效提高了反潜火控软件的可靠性和开发效率,目前已被成功应用在反潜火控软件中。  相似文献   
7.
针对分布式模拟训练系统操作训练特点,在基于HLA(High Level Architecture)的模拟训练系统中,提出并建立了基于本体技术的操作训练监控平台,解决了训练系统和监控平台中操作消息的语义异构问题,实现了操作训练情况的动态实时显示。在平台实现中,采用RTI(Run-Time Infrastructure)提供的服务实现了联邦数据收发;建立了操作信息领域本体,采用计算语义相似度的方法实现操作信息由分布交互层向语义层映射;通过专家知识库和操作监控引擎判断操作逻辑合理性;利用View Graph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操作训练情况。最后,通过一个炮车操作训练监控实例,验证了该平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单艘潜艇纯方位目标定位必须潜艇机动才能使算法收敛的问题,首次采用几何分析法研究了潜艇不机动情况下,解算编队目标运动要素的方法;然后,基于最小二乘法,给出了具体的解算模型,并给定态势,进行实例仿真。证明该算法能够满足潜艇隐蔽对编队目标定位的需要,进一步丰富了潜艇纯方位目标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联合作战中对战场态势感知和共享的需求,研究了联合作战共用战场态势图的构建问题,提出了联合作战共用战场态势图的构建层次、构成要素、主要功能、生成过程等,并对加强联合作战共用战场态势图的建设,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为炮兵网上对抗系统提供发展方向的需求出发,分析了影响炮兵网上对抗系统效能的一系列指标因素;应用系统结构模型理论,建立了评估体系的ISM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通过对评估体系中的层次结构、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的计算和评价,提出了基于网络分析法的改进模型,得出了更加贴近实际的最终极限排序,为炮兵网上对抗系统效评估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